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机智与幼儿园课堂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机智与幼儿园课堂教学..doc

  教师机智与幼儿园课堂教学. 教师机智与幼儿园课堂教学 教师机智与幼儿园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在幼儿园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常常遇到个别孩子说些难以理解的话,做些出乎成年人意料的事,一时语塞,尴尬莫名,给课堂教学带来影响,甚至于中断了教学去处理。即使备课很充分,也无法事先估计,所以事到临头,不知所措。事后冷静想想要是处理得当就会减少了负面影响,如果机智,还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教育。 二、案例分析 1、生活活动:教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大、中、小号三套衣服,给孩子的要求是选择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衣服。教师真正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比较大小。可一个孩子选中了一套小号的衣服,衣服是捉襟见肘,可他却一口咬定这件衣服穿得刚刚好。 幼:“这件衣服是我喜欢的,你看这上面有跳跳虎,它在打篮球,很漂亮的,我很想要的。”  师:“如果让妈妈买衣服,你也买这件吗?” 幼:(很认真地点点头)“就要这件了。” 师:“大小刚刚好吗?” 幼:“刚刚好。他*的衣服也有很短的。” 师:“哦,浩浩认为有跳跳虎的衣服是最适合自己的衣服,对吗?” 幼:“对的。”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矛盾是教师和学生的矛盾,或者说是课程和儿童的矛盾,也就是教师的意图和任务,同儿童的心理、经验、状态等等之间的对立冲突,这种对立在严重的情况下常常是敌对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也是相互斗争着的。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对衣服的评价标准脱离了教师预设的框架,他的兴趣集中到了衣服的装饰之上。教师试图拉回来,可却没有成功,最后只好跟着孩子走了。 一个寓意深刻的教学比喻说,为了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学生需要跨过一些障碍(比如说,一条街)才能来到老师的身边(学校)。但是,一个接近孩子体验的老师可能会意识不到这个学生仍在试图“从街道的另一边”来理解事物。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期望学生能走到老师身边来。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位教师的“冷”处理方式,因为她给孩子的要求是选择一套最适 合自己的衣服,孩子的偏离并不代表他不理解大小(“他*的衣服也有很短的”),所以不需要给他强行灌输成人的标准,承认孩子自己的标准也反映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 2、语言活动:教师给小朋友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的身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长出了两条腿。 师:对,在大脑袋和长尾巴之间长出了两条后腿。有了两条濮水的后腿小蝌蚪游得更快了。它急于找到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游哇游,这时它看见了谁? lt;BRgt; 幼:鲤鱼妈妈。 师:小蝌蚪是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是怎么说的?我请几对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表演完毕) 师:通过分角色扮演,大家知道青蛙的外形特点了吗? 幼: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幼:要是鲤鱼把它给吃了怎么办? 师:……(略作思考)   “小蝌蚪这么可爱,你喜欢吗?” 幼:“喜欢” 师:“鲤鱼妈妈爱都爱不过来了,肯定不会像你想像的那样。刚才她还告诉小蝌蚪她妈妈长得怎么样呢!” 宋振韶(2002年)的调查表明,教师关于学生提问行为的分类共有4种方式,其中两分法分为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和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五分法分为(1)深入思考,整体把握(2)有一定深入,局部钻研(3)火花迸发(4)不假思索,随意发问(5)不提问。学生提问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反应相关,而教师的反应基于教师对问题本身的价值判断,教师能否把这个问题放到儿童的整个发展中去衡量它是否有意义——正如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强调的,“把教材作为在(儿童)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的因素来考虑”一样,教师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如果判断有价值,则可以把这个提问作为生成课程的引子;如果认为没有价值(至少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则不予强化,不必要因此转移本课的重心,可以让孩子与你个别交流。但是不宜回避,教师的态度必须明朗。 lt;BRgt; 上例中的“鲤鱼吃了小蝌蚪怎么办”不能简单地归之为“不假思索,随意发问”中,它介于五分法的(2)和(3)之间。幼儿游离了故事本身和儿童注意容易分散有关系,联系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执教老师可能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引导幼儿关注“找妈妈”这条线,在升华母子之间的情感方面有所欠缺。如在活动导入时,让幼儿回忆和妈妈外出走失的情景,由此产生的情感就能产生比较集中的关注点。 3、数学 活动:老师讲完“2”和“3”后,就举例说:“君君有2个苹果,方方有3个苹果,你们说君君和方方谁的苹果多?”小朋友争着回答说方方比君君多。我接着说:“小朋友说得对,3个比2个多”这时,一个叫兰兰(系化名)的孩子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2比3大吗)”“对呀,2比3大。”“不对,3就是比2大”“不,哥哥比弟弟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