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何来连年丰收.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年九旱,何来连年丰收

2016 年7 月24 日 星期日 1111 新农村新农村 R ■别让今天的丰收透支明天① R ■三农微观察 一套集成技术推广1500万亩,让甘肃农业改变“靠天吃饭”格局—— 十年九旱,何来连年丰收? 乡村旅游 本报记者 曹树林 柴秋实 莫丢乡土味 上世纪80 年代,甘肃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地 编者按: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农业 膜种植技术。“一开始是半膜覆盖,遇到大旱不 ⒉标准化技术有讲究 ⒊直面“白色污染” 发展正面临新课题:地下水超采、环境污 保水,太阳晒着,膜下的玉米叶子反倒拧了绳。” 王 浩 染、生态退化,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 苏尚仁说。 规程有章可循,农机结 出台地方强制性标准, 越来越紧。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资源 几代农技人员不断钻研、攻关,从“半膜”发 合农艺,因地制宜注重生态 让旧膜变废为宝,回收率达 难支撑、环境难承载,发展不可持续。 展到“全膜”,再结合起垄沟播,甘肃人自主探索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不能让今天的 出“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并于2007 年 环境 到78% 无论作为旅游产品,还是文化产品, 丰收透支明天,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在全省推广。 “乡土味道”是乡村旅游的内核,不砍树、 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走可持续发 主持该技术主体研发的甘肃省农牧厅副厅 在甘肃这样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展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了水的问题,又出 不占田、不拆房,多些乡情乡韵,才是可 展路径。农业发展方式怎么转?如何 长杨祁峰介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道理简单,就 农业会不会影响生态?着眼长远,旱作农业技 现新问题,最突出的是“白色污染”,大量残留的 持续发展之道 保护资源环境,实现集约节约发展?本 是秋雨春用,在雨季过后田间起大小双垄,沟内 术必须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地膜给耕地带来隐忧。 版推出系列报道,探寻“双重约束”下的 播种作物,用地膜将耕地全覆盖,减少蒸发,保 抗旱技术立足生态,因地制宜,用好“天上 “不能为了今天的丰收不管生态,解决不好 农业转型新路。 住土壤墒情。 水”、保住“土壤水”。杨祁峰介绍,甘肃省正调 土壤‘白色污染’问题,农业注定不可持续。”杨 西南某县,地处大山,景色秀美,气候凉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