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解剖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本组32例患者,采用仰卧位枕领带牵引,根据年龄体重调整牵引重量和牵引角度,配合口服中药及对症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复查x线及cT片复位满意后,均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合适的颈围外固定2―3个月,随后参照Mcjenxie方法,行颈部康复锻炼。结果:本组32例经治疗后全部迭到治疗标准的要求,复查x线片寰枢关节间隙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后均经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病例中有1例复发但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结论:对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脊髓损伤,均按危重病人处理,严格牵引制动,禁止推拿按摩,配合口服中药并及时和正确指导颈部康复功能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达到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不失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寰枢椎半脱位 儿童 中西医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头部遭受打击伤、体育运动伤和交通事故是常见的损伤原因。我科自2005-2008年共收治32例小儿寰枢椎半脱位,采用仰卧位枕颌带牵引及口服中药、颈部康复锻炼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14岁,平均8.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病因.外伤史者26例,颈部、口咽鼻部感染史者6例。 1.2 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头颈部歪斜,头颈活动受限,尤以左右旋转活动时明显,颏部偏离胸骨上窝正中线。触诊检查:患侧颈肌高隆、张力高、压痛,C2棘突偏歪,压痛明显。 1.3 影像学检查张口位及侧位x片显示:①寰齿前距3mm;②寰枢棘突角10度;③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④齿突与侧块间距差3ram。cT示齿状突后移且与侧块距离不等;MRI提示颈脊髓前方受压,其中1例为齿状突发育不全。 2 治疗方法 2.1 颈椎牵引 本组病例均经骨科确诊住院治疗,采用仰卧位枕颌带牵引,牵引时背部垫一棉垫使胸背部加高,颈椎处于轻度过伸位。牵引初始重量根据年龄体重为1.0-3.5kg,牵引过程中定期拍x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和方法,1周后复查侧位x线及CT,32例复位满意,改用维持量1.5-2.5kg牵引3~4周;所有患者去除牵引后再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合适的颈围外固定2-3个月。对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2.2 中药口服用自拟方补肾强脊活血汤以强筋活血化瘀止痛,药用:骨碎补、川断、伸筋草各8g,补骨脂、淫羊藿、羌活、赤白芍、地鳖虫各6g,熟地、桂枝、威灵仙各5g,金狗脊lOg,当归、红花各5g,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2.3 颈部康复锻炼所有病例拆除颈围外固定后均指导以康复功能锻炼,参照Melermie方法,主要做以下练习:①眼向前直望,将头慢慢后缩至最大限度,保持这个姿势数秒后放松。为了使锻炼更有效,可以手按在下颌上,将头推向更后的位置。②颈缓缓向后伸至最大范围,保持数秒后回复起始姿势。每次每个动作10下,每天做6-8次。大部分患者2-3周后颈椎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标准颈部前屈后伸及旋转功能恢复正常,颈枕部疼痛消失,颈椎外观无畸形,恢复正常生理曲度。x线片检查侧块间隙恢复,枢椎齿状突居中无偏移,棘突连线恢复正常。 3.2 治疗结果本组32例经治疗后全部达到治疗标准的要求,复查x线片寰枢关节间隙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后均经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病例中有1例复发但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4 讨论 4.1 儿童寰枢椎的解剖特点寰枢椎之间有四个关节,即寰齿关节、寰椎横韧带与齿突之间的关节和两侧关节突间关节,这四个关节的滑膜腔相互交通,而且还与寰枕关节相通。口咽鼻、面颈部与这些关节相邻,有学者研究这些部位的淋巴、血循与上述关节囊有联系。颈椎寰枢椎关节活动量较大,关节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寰枢横韧带,由于关节囊薄弱与解剖结构的特点,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儿童活动量较大,跌仆机会较多,寰枢椎关节极易受累。咽部及呼吸道的感染浸润,即可使关节囊、寰枢横韧带充血水肿张力失调关节失约,以至发生半脱位。因此少儿寰枢椎半脱位在骨科临床上并非少见。生物机械研究表明:在大多数人寰枢椎横韧带是防止寰椎向前移位的主要坚强结构,但有些人尽管无局部或全身病变却显得很软弱,甚至变性,尤其是儿童在很小的力量下即可损伤引起半脱位。从本组病例看,年龄在5~8岁的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此年龄组儿童好动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关,无明显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4.2 儿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