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公司的本质.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公司的本质.pdf

— 基于词义辨析与营利性内涵的分析 李勇军 摘 要:梳理公司的本质并在立法中加以合理疏导是当前和今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 务,这在我国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当前越来越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 要。然而,目前学界对公司本质的表述存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之认识与使用的分歧, 在造成误导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理清这一问题乃当务之急。因公司经营有 风险而存在投入与产出对比后有盈余或亏损的情形,故公司的本质为重在目的或理想之营利, 而非重在盈余结果之赢利或盈利,公司的营利性包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经营的持续性和 有盈余应分配之根本性。 关键词:公司本质;营利;赢利;盈利;盈余 中图分类号:D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0)04-0031-0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今天,在很多国家,对许多问题追求高质量的立法者都 会认为,从比较法学方面拟就一般报告或者特别以专家鉴定的方式提供材料,乃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手段。[2] 公司的发展由来已久,而演变至今的现代公司对当今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综合 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至于美国著名法学家、原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特勒曾感叹,“有限 责任公司 含(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发现。就连蒸气和电都无法与之媲美,而 且假若没有有限责任公司,蒸汽和电的重要性更会相应地萎缩”。[3]基于此,各学科从各层面、各角度研 究公司,以便在探索公司魅力之根本的同时,揭示符合公司发展的规律。尽管我国公司及公司立法出现 得较晚,但 “西学东渐”一百多年来,随着对公司研究的深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出版,人们对公司的认识 越来越清晰。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公司研究中,对公司本质的认识尤其在表述上似乎仍存分歧,如在梳 理公司本质特征时,公司之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似未能理清而相互交叉与混淆使用。这既有文字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流通领域中商品质量多元监控法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9CFX04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勇军,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史记 ·货殖列传》。 [1] [德]K.茨威格特、H.[2]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A.L.DiamondinOrhnia(Ed.),LimitedLiabilityandtheCorporation(1982),p.42.转引自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3]股东权的保护》 (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 116页。 翻译之误,[4]更有无意中以讹传讹之困。为理顺该问题,笔者拟从阐释三者的不同内涵人手,揭示公司 的营利性本质及其内涵。 一、公司的本质:营利性及营利机制的促动 一()目前学界对公司营利性、赢利性与盈利性的混淆 尽管学界对公司本质的认识已日渐深入,但仍存在分歧,而且在表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致在 分析公司经济性问题上存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的混淆。 从目前各种文献和研究资料来看、三个名词之间混淆的情况比较普遍。从下表的数据中我们不难 发现,学者在阐述相关组织本质的研究文献中,行文大量存在将 “营利”、“赢利”与 “盈利”混同的现象。 尽管不能说相关表述及其使用都有问题,但从文字的规范和公司的本质来看,有不少是值得商榷或欠妥 而有待更正的。事实上,这种笔误或者使用不当在不少新闻工作者的报道或研究中也不鲜见。[5] 中国期刊 │中国重要报纸 │ 人民日报 │合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全文数据库 │ 全文数据库 │ 包(括海外版)│ 最│早出现时间 │ 篇名 │ 全文 │标题 │ 全文 │全文 (括号中的 │ 全文 是海外版数据) 非营利 性()│ 311 │ 10494 │ 132 │ 3711 │ 83(3) │ 14288 │1│964年第4期

文档评论(0)

zhoujia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