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上课版.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上课版

2、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之——宾语前置) 3、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4、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君之所知也(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课后练习: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秦伯说,与郑人盟 若 说 陈述 似乎、好像 假如 你 杂说,一种文体 通“悦” ,喜欢、高兴 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停数日,辞去。 3、不辞劳苦 鄙 1、言语粗鄙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微 1、人微言轻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推辞 告别 推脱 粗俗、低下 把……当作边境 浅陋、庸俗 卑微、低微 暗暗 稍微、略微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之 1、辍耕之垄上 2、子犯请击之 3、是寡人之过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到、往 代词,他们(指秦军)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一词多义 封: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 边界) 2.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分封) 其:1.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 2.共其乏困(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使者) 3.失其所与(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4.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 气,还是) 说秦步骤:其五 晋贪得无厌,亡郑后晋必阙秦。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善于利用矛盾 善于分析利弊 善于揣摩心理 讲究语言艺术 改为:吾君派吾来,意在劝君退兵。吾以为亡郑于君好处不多也。越国以鄙远,君无法统治也。获益多者,晋国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吾国将盛情款待君之行李。君如派兵保护郑国,郑国将感激不尽,财宝、美女任君挑选,不知君意下如何?(效果如何?) 机智善辩的辩士 深明大义的志士 不畏艰险的勇士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说(yuè):通“悦”。高兴。 杞子、逢孙、扬孙:都是秦国大夫。 盟:动词,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结盟 与:介词,和。 戍(shù):戍守,即守卫郑国。 之:代词,代郑国。 乃:副词,于是、就。 还:返回,这里指撤军回国。 第三段段意:说退秦师。 说秦步骤:其六 把说话权交还给秦伯,给人以思考余地。事实上不容置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 请:请求。 之:代词,指代秦军。 公:指晋文公 微:如果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此:这个地位。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 因:依靠、借助。 之:结构助词,的。 敝:损害。 之:代词,指代秦穆公。 其:代词,自己。 所与:所字结构,结交的人,亲附的人,指同盟者。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聪明,有智慧。 以:介词,用。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 易:替代,换 整: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步调统一,联合一致。 武:武德,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去:离开。 之:代词,指代郑国。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四段段意:晋师撤离 思考: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1.处处为秦着想 2.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志士 勇士 辩士 文章特色 1、组织严密、前后照应。 2、起伏跌宕,生动活泼。 3、说理透析、善于辞令。 4、伏笔与照应。 5、详略得当。 烛之武说秦伯——详;退秦师前因后果——略;夜缒而出前后,郑国君臣百姓等待消息,秦国如何招待烛之武等——无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只身说服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左传》 《左传》,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