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异黄酮成份结构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oy Bean Isoflavone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atest medical research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structural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oybean Isoflavone.
Three main focuses include its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and pharmacology.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highlights its chemical reaction in cardiovascular, anti-cancer effect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ory reaction, immunization and anti-osteoporosis.
Hope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medical research in soybean Isoflavone.
Key words:Composition structured, Soy bean isoflavone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大豆異黃酮成份結構及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摘要:本文綜述大豆異黃酮成份結構與藥理作用最新進展。主要分為成分結構,吸收及代謝和藥理作用三個部分。重點包括;心血管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增強免疫作用和抗骨质疏松作用,希望能為大豆異黃酮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 成份結構; 大豆異黃酮; 藥理作用
1. 引言
大豆又名黄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r L.)是我国傳统的糧食作物[1] 。已知大豆存在異黃酮成份,具有相似雌激素的生理活性,對改善婦女更年期综合症状上有较好的效果。隨着對大豆異黃酮更深入的了解,發現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如心血管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增強免疫作用和抗骨質疏鬆作用等。由於近年文獻的收載較為零散,本人對大豆異黃酮最近的研究成果作一整理,主要從藥理作用方面進行總結及綜述。
2. 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和结构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簡稱ISO)是一類從大豆中分離提取出的、具有異黄酮類化合物结構的主要活性成分[2]。目前從大豆中分離鋻定出有l2種異黃酮,其中四種苷元,分别為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denist in)、黄豆素(glycitein)。主要活性成分為染料木素和黄豆素 [ 3]。按照存在自然界的方式分有4種;包括游离型、葡萄糖苷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等[4]。分成9種糖苷结構;包括3种为葡萄糖苷结构,3種為乙酰基葡萄糖苷结构,3种为丙二酰基葡萄糖苷结构。以異黄酮葡萄糖苷和丙二酰基异黄酮葡萄糖苷形式為主[2]。從比例上看,大豆中的異黄酮含量约为0.1% 一0.4%左右,糖苷型的異黄酮约占97% 一98%[5]。提示了異黃酮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形式。
3. 吸收和代谢
大豆成份異黃酮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生物体吸收,通過一系列消化酶作用,才被人体吸收及利用[6]。生物代謝過程包括;隨着微生物發酵作用和腸道细菌葡萄糖苷酶作用,把異黄酮的糖苷配基脱離,釋放出有生物活性的苷元成份。包括三羟異黄酮( genistein)、二羟異黄酮(daicbeh)、6- 甲氧基大豆素(glyeitein)。它們在成人体内可被腸道细菌進一步轉化为雌馬酚(eguol)、對乙苯酚(p - ethylpenol)和去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產物經腸肝循環於肝臟,大部分與葡萄糖醛结合、小部分与硫酸鹽结合,最后大多由腎臟排出体外[7]。
4. 藥理作用
目前,大豆異黃酮藥理作用包括;心血管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免疫作用、抗炎作用及抗骨質疏鬆作用。詳情分別如下:
4.1. 抗氧化作用
當前,已知大豆異黄酮抗氧化的三種機制;包括(1)大豆異黄酮與超氧陰離子反應,阻止自由基引發;(2)大豆異黄酮與金屬離子鍵合,阻止羟基自由基生成;(3)大豆異黄酮與脂質過氧化基反應,阻止脂質氧化過程[8]。面表看來,異黄酮的三種抗氧化機制可能與其結構有關。研究發現,三羟基異黄酮可顯著抑制HL-60细胞的H2O生成,並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