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终结》.doc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终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终结》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摘 要:19世纪的德国,随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德国古典哲学是否面临着终结成了哲学家讨论的话题。各种哲学思想的涌现,也使人们陷入了各种观念的漩涡之中。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指导工人运动的中心思想需要被明确定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场运动的照明灯。虽然德国古典哲学看似处于终结的边缘,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旺盛生命力却是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那么古典哲学的终结何以可能,古典哲学的新生又何以可能呢! 关键词: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恩格斯还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包括他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中,恩格斯首先通过描述费尔巴哈对宗教的看法、态度,深刻地剖析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然后又通过他的宗教观,他的爱的宗教描述了费尔巴哈的道德观。《费尔巴哈论》最后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恩格斯通过描述黑格尔学派的其他分支,在分析和总结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后,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总结了它在经历工人运动后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十分详细的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点明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正是德国的工人运动。 至此,读完全文,我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想法,恩格斯所写的《费尔巴哈论》一书,并非是说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似乎是预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新生,而新生的支柱力量正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用终结作为这本书的书名,却道出了古典哲学的新生,这不得不佩服恩格斯的智慧和高超的理论水平,也使我想起了康德的哲学风格,德国古典哲学不会就此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的新生何以可能。 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会无声无息的终止,放眼过去,有的只是各种观点的结合与分离,各种思想的融合与发展。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看待问题也不能带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的去认识,不能忽视其客观规律。恩格斯的终结暗喻着新生,就像黑格尔哲学中的观点,螺旋的上升,在不断发展的前行中回到原点,周而复始。终结与新生是逻辑中的两个相对概念,没有终结何谈新生,有了新生才有了终结的意义。终结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定义,越过了这一阶段,它将复归于另一种新生。 德国古典哲学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它起源于18世纪末,在当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困难的条件下产生,它的创始人是康德,一个孤僻的哲学、科学天才。作为古典哲学开创者的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首先提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问题,他的“自在之物”代替了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独断论”和休谟的“怀疑论”。康德从一个新的切入点开始研究,即人们在认识事物之前,要首先知道自己有没有认识自身和认识其它事物的能力。康德承认有某种不依赖于人意识而存在的“事物”,这充分体现了康德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一面。但是,康德又认为这些“事物”的自身是不能被我们所认识的,他在事物的本质与其表象上进行了人为的割裂,这也使他的思想陷入了“不可知论”。虽然康德的思想存在局限性,但他的认识论却对推翻宗教神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费希特在康德之后继续研究其哲学,提出了他自己的“知识学”体系,他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认为世界具有可知性,世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