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及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及提升

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及提升摘要: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认知障碍和认知能力的缺乏,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准备的不充分;对给予的重点信息注意较少;对所给材料或信息无法进行加工或进行了错误加工;不会针对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及调节等等,这些常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从化学学科实际出发,结合作者多年教学体会,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认知策略,使学生在化学学习及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化学学习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化学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认知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0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02 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分析、了解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对学习往往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对重点信息给予的注意较少或根本无法找出,对所给材料无法进行加工或进行了错误加工,不会针对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及调节等等,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对化学问题产生惧怕和自卑,从而不愿多动脑对所学化学材料进行加工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表现出一定的认知障碍。为有效解决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果,现结合化学学科实际以及本人教学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化学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是化学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即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1.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 新知识的获得总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整合过程是获得知识的关键。化学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出学生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巩固和清晰,从而合理把握教学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最终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宜从唤醒学生回忆、总结已掌握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入手,再推广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比较利于学生的掌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架起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完善化学认知结构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2.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 对于已经获取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串联起来,那就很容易被遗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往往习惯于把一单元的整体知识分割成一份一份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零散难记。因此,在每一个单元、章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各知识点纵横串线织网,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成块呈现,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便于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这样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才能快速提取。 如,在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割教学后,可引导学生通过钠及其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化关联,进行纵横整合,最后得到一个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 3.不断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化学问题的解决,来构建更高、更新的认知结构,达到一个掌握知识、形成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良性循环,最终使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完善和优化,并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在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对具体的物质总是辨不清它到底是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常常把单质和混合物当成非电解质。经过了解得知,学生们采用的是“非此即彼原则”,即认为所有的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于是我让学生重点把握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可是再碰到此类问题时,还是有许多学生判断不清楚、不准确。再仔细了解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他们对物质分类理解不透,即对把化合物按“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划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体系,没有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而导致判断不清。所以,教学时我们关键要教给学生分析清楚概念本身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同时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再通过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