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探究

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探究一、课题内涵的界定 课题名称:昌平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探究。 其中“昌平区”指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北京市昌平区”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指公办中小学校,其中包括昌平职业学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在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社会承担、学校选择”的,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的后勤管理体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原有的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和满足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包大揽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包”得过多,致使学校后勤不堪重负;二是“统”得过死,致使学校后勤缺乏活力;三是过度平均分配,致使学校后勤人员工作没有压力。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至今尚未出台有关中小学后勤改革的明确的、具体的政策,但中小学后勤管理长期形成的自我封闭管理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校整体改革的深化和自身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改革的方向就是中小学后勤社会化。 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学校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是它有利于实现学校后勤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后勤管理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后勤管理操作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作用,就集中表现为能够促进学校后勤人、财、物科学合理的调配,保证配备科学合理的人、财、物,换取最大的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 到目前为止,中共中央、国务院乃至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尚没有关于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文件,全国只有少数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指导性意见或方案(如: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10月8日制定的《建立准入机制推进中小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初步方案》等),还有的在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中提及“改变中小学行政后勤用人机制”等指导性语句。尽管如此,全国很多中小学校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而且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全国来看,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呈现如下特征:东部早西部晚,南部早北部晚;城市早农村晚;重点中小学早,普通中小学晚等。具体表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起步早、程度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起步晚、程度低。经调查研究,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开展得最早,范围最广泛,程度最高。例如,福建省厦门市实行的人员、公用经费包干制,就非常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改革。但从整体来看,仍以个案居多,一定区域内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少;以餐饮、安全保卫、保洁、绿化美化等少数项目的改革居多,而从全方位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与管理使用的改革较少;实践经验型居多,理论研究不足。 本课题拟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涵盖各类中小学校,包括中小学后勤管理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研究,以期归纳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共性、差异性特征。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1.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政策及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198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事业。”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阐明了“学校后勤工作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实行社会化”的要求。2000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步骤、政策、重点、办法和要求,有力地推动和规范了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 (2)理论依据 ①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学校后勤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劳务商品来交换。对这种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商品,它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也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学校后勤为教育教学和师生提供的是服务性劳动,虽然大多是无形产品,但同样消耗人的体力与脑力,创造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属于现代社会的第三产业范畴。因此,后勤服务产业化经营,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原则和规律。 ②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理论。服务劳动社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性行业的分离及其商品属性的凸显是一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