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探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探究综述

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探究综述摘 要:目前,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各大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视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都是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同欧美商业银行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随着中国居民整体收入的增多及观念的转变,个人理财需求旺盛,通过理财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32-02 一、国外主要研究动态 以下是西方国家学者的相关著作。 HershShefrin,MeirStatman(1993)认为,传统研究中,在设计金融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建议在金融产品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引入客户的行为因素。GloriaBarezak,PamSeholderEllen,BrueeK.Pilling(1997)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 W.SeottFrame,LawrenceJ·White(2004)考察了截至2004年关于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非常缺乏,尤其是关于鼓励金融创新的环境因素方面的研究仅有两篇。认为这是由于缺乏相关数据造成的,建议金融监管机构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给研究者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数据。 PavelA.Stoimenov和Sasehawilkens(2005)研究了德国金融市场挂钩债券结构型产品的定价问题。认为欧洲市场每天交易的期权价格引起了结构型产品偏离理论价格的大幅波动。指出对于大部分产品,发行银行可在初级市场获得大量隐性收入。在初级市场,发行人定价机制的决定性因素是潜在或隐含衍生品的种类;在二级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定价的关键因素。MartinCrowder,DavidJ.Hand和WojtekKrzanowski(2005),研究了客户在使用银行服务的期限里对银行收入产生的贡献。建立了一个银行决定客户试用期以及延长期长短的最优化模型。 BartLarivi色re和DirkVandenPoel(2006)研究了银行对于即将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提供金融产品的优势。指出这一阶段,年轻人很容易变换银行服务,便利性、价格等因素是吸引这些群体的重要因素。T.C.EdwinCheng,DavidY.C.Lam,AndyC.L.Yeung(2006)运用基于TeehnologyAcc即tanceModel(T胡)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香港客户是怎样认识和接受网上银行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Laukkanen.T(2007)研究了居民对于银行所提供的电话,网络等电子产品的选择倾向,认为电话银行选用者是因为它的即时灵活性,网络银行的选用者是因为屏幕的可视性。 二、国内主要研究动态 中国经济界对个人理财理论对策思路很多。 巨荣良(1995)提出建立中国个人投资学。单晓华(1995)研究中国个人理财形式及投资行为,但没有从学科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柴效武(2000)提出了家庭金融研究的构想,但内容不够丰富全面,比如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因素的影响等,而且作者也认为个人理财比家庭金融更为确切。 黄向阳(2004)介绍并评价了西方生命周期理财概念,指出生命周期理财概念包括生命周期、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及人力资本等几个重要的概念,其是进行个人理财、人寿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基本研究框架。赵立航(2004)指出个人理财问题与需求构成了个人理财的逻辑基础,推动了中国个人理财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刚刚起步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必须奠定自己的逻辑基础,这样就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张光平(2005),他在《人民币衍生品》一书中应用金融工程理论详细介绍了人民币衍生品,但主要是分析机构人民币衍生产品,对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介绍很少,在回顾了2004年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后,简要介绍了产品收益风险概况。王现增(2005)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其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特点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它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形成对储蓄的替代,推动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收支结构,并且有助于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经营也带来了诸多启示: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客户价值的提升,注重产品的创新,全面增强经营能力等。 刘坤(2006)对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做了全面介绍,包括产品的设计原理、产品特点、产品收益风险等,指出问题的根源是银行在产品设计时根据无风险套利模式,但这种套利并不会长期存在,因此需要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