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无线传感网异构通信技术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IPv6无线传感网异构通信技术探究

基于IPv6无线传感网异构通信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868 (2012) 03-0006-005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实现6LoWPAN和Zigbee两种异构协议通信的架构——6LoWPAN-IPv6-Zigbee。6LoWPAN-IPv6-Zigbee架构在分析异构节点互通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协议转换、网关功能以及节点交互流程;基于现有的异构节点互通方案,设计了的异构节点互通场景、系统结构、协议转换模式以及网关功能;基于寻址、服务发现等互联互通关键技术,设计了异构节点交互流程。6LoWPAN-IPv6-Zigbee架构可为同时存在Zigbee节点与6LoWPAN节点的混合传感网络提供良好互通性。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协议转换;异构通信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6LoWPAN-IPv6-Zigbee architecture for the heterogeneous protocols 6LoWPAN and Zigbee. We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heterogeneous node interoperability and also describe the protocol transition model, border gateway functions, and data transmission flow. Taking existing heterogeneous node interchange as our basis, we propose a suitable heterogeneous nod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ystem structure, protocol transition mode, and gateway functions. A heterogeneous node interaction process is designed based on addressing and service discovery. The 6LoWPAN-IPv6-Zigbee architecture allows both 6LoWPAN and Zigbee terminals to be interoperable on a mixed-sensor network.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protocol transformatio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EEE 802.15.4[1]是一组低功耗、低速率短距离无线传输协议,作为Zigbee WirelessHART、6LoWPAN与MiWi等协议的基础,描述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其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使其在无线传感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基于Zigbee协议[2]的应用已经遍布于工业控制、智能测绘、医疗、家居等各行各业。 Zigbee协议栈紧凑简单,制订了完整的网络层与应用层协议,并提供丰富的接口与安全管理体系。相对于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Zigbee具体实现要求很低,只要8位处理器再配上4 kB ROM和64 kB RAM等就可以满足其最低需要,从而大大降低了芯片成本。但是Zigbee基本协议及其终端只能实现与Zigbee终端的交互,无法实现IP寻址。虽然Zigbee联盟最近提出了Zigbee-IP的概念,但Zigbee协议栈的独立性与非开源性质增加了其与传统IP网络及其节点的交互的难度。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向IPv6网络的融合逐渐提上日程,基于IPv6的低功耗无线个域网(6LoWPAN)[3]由此应运而生。6LoWPAN协议主要在IEEE 802.15.4链路层之上实现了精简的IPv6协议,通过在链路层与IP层间添加适配层实现首部压缩与数据包的分片重装,很好地实现了IPv6网络与低功耗无线网络之间的协议适配。目前,IETF 6LoWPAN工作组已经形成的3个标准文档,提出了低功耗网络中运行IP6协议的假设、问题和目标[4],制订了6LoWPAN的功能及报文格式[5],以及基于上下文(Context)的IP报文头压缩(IPHC)方法[6]。此外,还出台了6LoWPAN邻居发现协议、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RPL)等相关标准草稿。基于该标准体系的系统开发已经成功应用于相关产品中,如Sensinode公司的基于NanoStack的NanoRouter产品和NanoService产品、TI公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