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问题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问题意识

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展示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为课堂教学创新插上了翅膀。教师领会到新课标与新教材蕴含的新理念,初步寻找到新的教学思想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并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极观念、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都是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计算教学中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笔者尝试着从计算教学的几个基本步骤入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一、在创设情境中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教师讲课,还是学生讨论、研讨,都要讲究艺术性,课堂上要能“唤起注意”、“引起兴趣”、“关系融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创设有效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导入部分注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开放的、生动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到应用的全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估算时,教师设计了估算的问题:392、398、506、315、289、804各接近几百?有的学生竟不知道要回答哪一个。经过课后认真反思,在第二次授课时,设计了小学生熟知的班级人数、身高物体的重量,距离的长短,一页书的字数,跳绳的次数等引导学习自己去发现,相互交流,相近的整数。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及其表示的事物问题更深度地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意识油然而生,课堂立刻热闹生动起来,开放和谐的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在多样算法中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新课标》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变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在课后作业中多积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波澜起伏。也可以反问启发,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例如,在探索0.2×4的口算方法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多样化,学生各显神通:有相加算乘的;有利用2×4迁移的;有想2个十分之一乘4得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是0.8的。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哪种方法好呢?要选哪种呢?问题意识自然形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听。最后再引导学生掌握“先算2×4,再数数位,点上小数点”这样的快速算法。通过学生的疑问,不断递进的问题,也使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巧妙融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在优化算理中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课堂教学过程开展得是否顺利,关键是看“问题”创设得是否巧妙。问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计算教学的关键是“算理”,明确了算理,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尝试解答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学生尝试计算时,可能出现: ■ 这时提出问题:“几种计算的结果不同,哪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它错在哪里?” 学生油然而生疑问,师生共同回顾计算过程:为什么竖式会不同?145×12表示什么?“12”中的“1”表示什么?第二次的积“145”又表示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出来。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议一议、比一比,进一步养成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降低了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算理的难度,优化算理,选择正确的算法,这样就利于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基本方法。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此同时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态度,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在实践应用中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法后,不应只局限于单纯的计算中,更重要的是让它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如何处理好实际应用与计算能力两者间的关系是至关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