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小麦皖麦38-96选育及开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筋小麦皖麦38-96选育及开发

强筋小麦皖麦38-96选育及开发摘要介绍了强筋小麦皖麦38-96的品种选育过程、品种表现及产业化发展概况,以促进该品种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强筋小麦;皖麦38-96;品种选育;产业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086-01 1品种选育 1.1选育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主副食品日益丰富,强、弱筋小麦的消费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强筋小麦的用量很大,而我国的小麦品质育种起步很晚,自产不足,市场紧缺,长期以来优质麦主要依靠进口。 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1987年毫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小麦高产育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强筋小麦育种课题。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小麦品质育种要以高产为前提。 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育成高产、优质、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系涡8779,进入区试,于199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定名皖麦38[1],但该品种还存在穗小、粒小等不足,应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提高。 1.2育种策略 强筋小麦育种的关键在于克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在一个优良品种中选择优良变异,再通过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新品种,这是改良品种的有效方法。用此法对皖麦38的丰产性进行定向改良,可保留优质、多抗的特性,使其产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1.3育种过程 在该品种参试期间,同时种植“三圃田”对品种进行提纯。于1996年开始从中选择穗部性状优良的变异,当年选择16株,种株行,进行比较和筛选;1997年中选优良株行96-2,之后对该株行进行繁殖,2000年选出较优单株20个,种株行,2001年选出优良株行96-2-4,2002年选出6个较抗早衰、叶功能较好、穗子较大、茎秆粗壮的单株,2003年中选96-2-4-1株行,该株行丰产性较皖麦38显著提高,抗倒性明显改善;以上各代株行均采用“回归曲线图比产法”[2]筛选高产株行;2003—2005年繁殖、提纯96-2-4-1品系,2005年进入品比,表现较好,推荐参加2006—2007年度安徽省小麦验证试验,代号皖麦38-96,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审麦2008003),2010年获得品种权(CN7)。 2品种表现 2.1丰产性 在2006—2007年安徽省小麦验证试验中,平均产量7 974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38增产478.5 kg/hm2,增幅6.4%;其产量因素为:467万穗/hm2,34.9粒/穗,千粒重44.6 g。 2.2品质检测 经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粗蛋白含量13.72%~15.15%,湿面筋含量30.6%~36.5%,吸水量62.2~63.4 mL/100g,稳定时间4.2~9.2 min(表1)。 2.3抗性 在2006—2007年安徽省小麦验证试验中,据田间记载,皖麦38-96抗病表现与对照品种皖麦38相似,抗白粉病、叶绣病的能力有所增强。在该试验中,6个试点发生倒伏,其中4个试点皖麦38-96倒伏程度低于对照,抗倒性也明显改善。 2.4特征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年后无效分蘖少;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挺举,紫叶耳,长相清秀,株高85~90 cm,穗下节长,穗长10 cm左右;穗纺锤型,码稀,颖紧,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中熟。 3成果转化 3.1加强原、良种繁育 在农科所内建立原种繁育“三圃田”,严格选择,确保原种的质量和数量。在农科所周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一村一品,防止混杂;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并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3次指导田间去杂,逐地块检查验收,确保种子纯度达标[3]。 3.2加强示范、推广 在当地基础条件好、交通方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镇(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6页)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应用皖麦38-96栽培技术规程,并组织观摩,宣传良种良法结合,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增效潜力。积极与大型种子企业合作,转让经营权,利用其庞大的销售体系,促进皖麦38-96的迅速推广。 3.3推进农业产业化 2008年皖麦38-96审定后,2009年开始进入良种补贴,国家粮食储备库加价0.06元/kg专收专储,该品种耐储藏,销路好,售价高。面粉企业也大量收购,且实现优质优价。涡阳顶乐面粉加工企业建立皖麦38-96生产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订单,加价收购,生产加工优质面粉及挂面等食品,实现了优质麦生产产业化[4]。 3.4促进农业标准化 2011年安徽省实施地方标准《皖麦38-96》《皖麦38-96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