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宋明理学学案课件 人民版必修3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成为正统的条件. 一、宋明理学兴起背景 1、佛道的兴盛 2、儒学的危机 3、三教的合流 4、儒学复兴运动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 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2.未有天地之先,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 4.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 5.“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心学 理学 理学 心学 心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 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实行仁政. 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大一统局面出现.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列举程朱、陆王等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知识)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能力) 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的精神价值。 (情感) 宋明理学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的发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背景: 知识·梳理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四 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依据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 材料一 杜牧诗 材料三 三教图 材料二 道家神仙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白马寺(河南洛阳) 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宋明理学 二、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表现: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地位不断遭到冲击和削弱 原因: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 2、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 唐代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 三、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 :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基本思想特征: 三、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1.思想来源: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含义: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3、各自主张: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⑵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⑷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四、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1)理气关系(哲学思想、宇宙观) A、宇宙万物由“理”和“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理是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修养论(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 B、“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理学的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核心——“正君心” (4)、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学生子思所著。 《孟子》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