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生自学稿)
7、(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B (1)世界地位: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 (2)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 (6)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7)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互补。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秦淮河是东晋、南朝建康对外的交通要道。由苏、杭供应建康的粮食都由此运送。秦淮河区域的繁荣,是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有力见证。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西汉时塞内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势力十分有限。 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农业区、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不利开发。人口稀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大。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P11划书 知识之窗: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 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 关中平原 山西关中郑国渠 山西:成都平原 山西 都江堰(四川成都) 塞外天寒雪景 塞外草原上的羊群 塞外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材料:《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汉代江南与北方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很大。 思考啦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1、中原地区居民外迁的原因 战乱;自然灾害;封建地主官僚的盘剥、土地兼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等。 P11古人人民流亡“五逃说”。 2、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迁徙 (1)第一次高潮:两晋时期; (2)第二次高潮:唐朝安史之乱以后; (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以后。 3、大量的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的影响 A、自发迁移: a、少数民族人民内迁。由于游牧生活的不稳定性,加上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主动迁移。这些迁徙一般带有暴力掠夺色彩。 b、北方人民南迁。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迁徙。 B、政府组织迁移:如秦朝夺取河套地区后,大量迁徙内地居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在征服南方越族之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并将内地居民50万与越族杂居;唐朝、元朝时期政府都迁民实边;另外,流放罪人也是古代政府实边的一种方式。 拓展知识了解即可 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农民领袖”张献忠 的军队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永 无准确统计,明史称有六十多万。军 队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二十多年,祸 遍巴蜀,使物力丰饶天府之国,变为 百里人烟俱灭、狼奔豕突之地。待到后来张献忠兵败被诛,清军收复四川,发现成都城内绝人迹已经十三年:瓦砾颓垣,不识街巷,林木丛杂,走兽野犬游走其间,二万余口水井,被尸骨人头填满与地齐平。这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 匈 奴 鲜 卑 鲜 卑 羌 氐 羯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绍兴东湖今貌(由于这里风景佳好,当时为北方南渡的大家族聚居的地方)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安史之乱地图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压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技术、工具) (2)南方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3)南方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4)政治重心南移(南宋)、统治者重视 (5)劳动者辛勤劳动 P12划书、完善笔记 江南初步开发,北方占优 (孙吴、东晋、南朝)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南强于北、正式成为经济中心 (南宋) 1、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