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元代诗派及其宗唐复古倾向
论元代诗派及其宗唐复古倾向摘要:“遗民诗派”、“ 雪堂雅集诗派”、“延祐诗派”与“铁崖乐府诗派”,是活跃在元代诗坛上的四大诗派。“遗民诗派”由金遗民诗人与宋遗民诗人两大诗人群体组成,他们一方面于宗唐中讨生活,一方面则反复吟咏着亡国之恨与遗民之哀。“雪堂雅集诗派”与“延祐诗派”为元代中期诗坛的中坚,在“转而学唐”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元末以杨维桢为首的“铁崖乐府诗派”,以“力复唐音”与“宗唐复古”为己任,使得“古乐府”的创作在当时成了一种风气,并于明初诗坛产生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元代诗坛; 四大诗派;宗唐特色;复古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4-0165-007
文学史上的诗派发展,特别是在朝代与朝代之间,往往是互为关联、互为作用的,如南宋末年的“江湖诗派”与元代初期的“遗民诗派”,二者实际是生活于同一时期(“宋末元初”)的一批江南诗人。其中所不同者,是“江湖诗派”诗人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南宋,而“遗民诗派”诗人的创作活动则是以元初为主的。所以,凡生活在朝代更替之际的诗人,无论是个体抑或群体,其既是上一个朝代诗歌的终结者,又是下一个朝代诗歌的开拓者。但文学史上蒙元一代的“遗民诗派”,却又具有不同于唐、宋乃至明、清“遗民诗派”的特点。这是因为,蒙古在公元1234年灭金之后,金末诗人都历史地加入了蒙古诗人的行列,而成为了当时的遗民类诗人与仕宦类诗人;而当南宋的半壁江山尽归“大元”版图之后,大批的南宋诗人也一如金末诗人那样,成为了已改国号为“大元”的元初诗歌的开始者,且在其遗民类诗人与仕宦类诗人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正因此,元代初期“遗民诗派”中的诗人成分相当复杂,也就不言而喻[1]。对此,顾嗣立《元诗选》癸集中的“金宋遗老”专集,又可为之佐证。除“遗民诗派”外,元代的其他诗派也各有其特色与成就。所以,从总的方面讲,元代诗派的数量虽然较宋代诗派为少,但就其规模、成就、特点、影响等方面言,却较宋代诗派并不逊色,有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本文特就活跃于元代诗坛上的几个重要诗派的发展状况、创作活动、宗唐特色、复古成就等,略作观照。
一、 蒙元时期的四大诗派
元代由于是一个诗歌高度繁荣发达的国度,且因当时的诗人们受宋、金两代各种诗派与地域文化的双重影响,而使得其诗派的形成与发展,也别具特点和个性。综有元一代之诗派,可知其创作活动最为频繁、成就最为卓著且又影响最大者,则首推“遗民诗派”(元初期)、“雪堂雅集诗派”、“延祐诗派”(元中期)与“铁崖体诗派”( 元末期)。这四大诗派的诗人之多,持续的时间之长,在元诗史上均属空前。如果将这四大诗派的创作活动与诗歌成就互为关联,即可构成一部“元代诗歌简史”。
(一)遗民诗派
元代初期的“遗民诗派”,是文学史上遗民诗人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一个超大型的遗民诗派,这是因为,这一诗派不仅有“金遗民诗派”与“宋遗民诗派”之分,而且各自诗派中还存在着多个数量不等的诗人群体。先看“金遗民诗派”。这一诗派虽然有元好问为其领袖人物,且杨弘道、李俊民、辛愿、王元粹、白贲这些诗坛闻人皆系其诗派成员,但“封龙山三老”、“山东三王”、“河汾诸老”等的存在,表明诗人群体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之大的。而在这些诗人群体中,又以活跃于河汾一带的“河汾诸老”在当时最具影响。“河汾诸老”因元人“横汾隐者”房祺所编之《河汾诸老诗集》而得名。该书凡八卷,收录了与“遗山游从”且“一时雅合”(车玺《重刻河汾遗老集序》)的麻革、张宇、陈赓、陈庾、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诗201首。而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之诗,又被段克己之孙段辅编为《二妙集》,亦八卷(含二人词各一卷)。据《全金诗》可知,“河汾诸老”现存诗实计为493首,其中段氏兄弟之诗则有316首之多。由此而观,可知被金末诗人赵秉文称赏为“二妙”的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为“河汾诸老”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乃殆无疑义。“河汾诸老”中的八位诗人,不仅和晚年归隐家乡的元好问“游从”甚密,而且大都与元好问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因而亡国之恨之思与遗民之悲之哀,即成为了其“遗民诗”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如麻革《浩浩》、陈赓《寒食祀坟回登临晋西原废寺》、房皞《题张济之胜览轩》、段克己《云中暮雨》、曹之谦《寄元遗山》等诗,即无不如此。
“宋遗民诗派”中的诗人虽然主要活跃于江南一隅,但其诗人之多却远非“金遗民诗派”可比。顾嗣立《元诗选》癸集于“连文凤小传”有云:“宋之遗老,散处东南,而二千七百馀人,此唱彼和。”[2]56而检读一部《全宋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宋之遗老”,则至少在400人以上,如汪元量、谢枋得、林景熙、谢翱、方回等,即皆为宋、元之际的诗坛闻人。宋代遗民诗人的数量既多,而强烈的结社意识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