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老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课:老舍

老舍(1899-1966) 一、青年时期(1913-1924) 二、旅居英国(1924-1929) 三、创作高峰期(1930-1937) 老舍的短篇小说 老舍的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作两类: 一、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等; 二、以传统民间说话、讲唱为主,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方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四、《骆驼祥子》 五、抗战时期 六、老舍小说创作特色 1、浓郁的京味 自然、人文景观 风俗、风情 2、生动的市民形象 老舍展现出北京底层社会,特别是大杂院、 贫民窟里的市民世界。 3、社会批判与文明批判相结合 4、小说文体的创新 5、语言的地域风味 老舍与曹禺受美国国务院之邀 赴美讲学前合影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 老舍幼年丧父,同年得到资助入私塾读书。1913年入京师第三 中学,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等 职务。期间,在北京缸瓦市伦敦教会接受基督教洗礼,成为基 督徒,同时开始到燕京大学跟随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校外考官学 习英文。因为这种机缘,老舍于1924年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 教,为期五年。 老舍独处异国,为排遣寂寞,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小说,稍后开始 创作,陆续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 《赵子曰》(1927)、《二马》(1929)。 受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等小 说的影响,《老张的哲学》采用 戏谑的文笔,随手拈取材料,表 现出一个北京市民“钱本位”的人生 哲学。 《老张的哲学》片段: 他只不住的往水里看,小鱼一上一下的把水拨成小圆圈,他 总以为有人从城墙上往河里扔铜元,打得河水一圈一圈的。 以老张的聪明,自然不久可以明白那是小鱼们游戏,虽然, 仍屡屡回头望也! 老舍先生写老张的“钱本位”的哲学,确乎是酣畅淋漓,阐扬尽致; 但似乎将“钱本位”这个特点太扩大了些,或说,太尽致了些。我 们固然觉得“可笑”,但谁也未必信世界上真有这样“可笑”的人。老 舍先生或者将老张写成一个“太”聪明的人,但我们想老张若真是 这样,那就未免“太”傻了;傻得近于疯狂了。 ——朱自清:《你我·“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描述的是 中年普通市民,《赵子曰》则披露 了当时青年学生糊涂、懒怠的总体 生活、精神状态。但两部小说都有 “立意要幽默”的刻意为文倾向。 《二马》叙述了马家父子在伦敦经营古玩 商店的经历,特别是两人在爱情方面的精 神遭遇,对中英两国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 格作了一种有趣,同时也发人深省的对比。 老马(马则仁)是老舍笔下较早出现的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 不是好人,但也不怎么坏,背靠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颇为 自傲,但对未来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甚至从未想到努力,因而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样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把自己的生活弄舒服一 些。这种“人间的也,乐天的也”的人生态度,是中国文明发展到烂 熟阶段的一个产物。 老舍对老马为代表的国人贪图舒服、爱面子、讲人情等性情的 揭示,特别是放在英国这样的现代工商文明高度发达的环境中 予以夸张地展示,旨在“引起疗救的注意”,就是要使他笔下的 这些人看到自己的画像“大吃一惊”,进而从传统思想意识和文化 羁绊中挣脱出来。 长篇童话 老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1936 年辞去教职,专力写作),作有《猫城记》、《离婚》、《牛 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大明湖》(未出版) 等6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及3个短篇小 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 《猫城记》运用了类似《格列佛游记》的写法,叙述“我”在火星 上的猫国之所见所感,暴露了猫国的黑暗腐败与猫民的种种精神 劣根性。作者虽也还是讽刺,但小说主题是严肃的,此前的油滑 有所收敛。 《离婚》回复到《老张的哲学》式的 幽默,同时也在主题上继承了前期作 品的社会批判与文化审视特色,记叙 了北京财政所的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 波,批判了马虎潦草、敷衍妥协的生 存哲学。 《月牙儿》写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母亲为生活所迫,沦为 暗娼,女儿接受过一点新式教育,努力尝试独立谋生,然而实在 没有什么机会,所以最后仍然重蹈母亲的覆辙。老舍站在城市底 层贫民的立场上说明一个道理,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持, 那么爱情就只能是一笔买卖,正如小说中女儿的话:“学校里教给 我的本事与道德都是笑话,都是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