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韩愈、孟郊。 主要成员: 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 “韩孟诗派”:是中唐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早在德宗贞元8年韩愈与年长其17岁的孟郊就有诗歌来往,此后诗派成员有两次大的聚会。第一次聚会在贞元时期,年长的孟郊已形成了独特诗风;第二次聚会在宪宗元和年间,韩愈独创的诗歌体式与成就也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孟郊转而接受韩愈的影响。这两次聚会中诗派成员互相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与艺术上的共同追求。这个诗派的主要成员有卢仝、贾岛、李贺等人,他们主张“不平则鸣”,也就是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倡导“笔补造化”,也就是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他们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了以怪奇为主的诗歌风格。 二、韩孟诗派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孟郊《赠郑夫子鲂》)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韩愈《调张籍》)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生平与思想: 最初仕途不顺,多任幕僚,又多次任博士官,拜监察御史,后又被贬。中期较为顺利,曾参与平定淮西叛乱,后又上《谏佛骨表》,被贬潮州刺史。晚年又有所升迁。 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力排佛教。力主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爱惜人才,奖励后进。 韩愈的诗歌创作 韩愈的诗和孟郊齐名,并称“韩孟”。 [1] 韩诗气势雄大、意象怪奇,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具有“奇崛险怪”的风格。 如 《南山》《陆浑山火》 [2] 韩愈以文为诗。 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的佳作。 某些诗追求奇险生涩。对宋诗有深远影响。 孟 郊的诗歌创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今属浙江)有《孟东野集》 内容 孟郊某些诗能接触到社会现实,反映下层民众生活,但写得多而好的是咏叹自己贫寒生活、抨击黑暗世俗的作品。 艺术 [1]作诗喜苦吟,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人称“诗囚”,以古拙、奇险、瘦硬为美。 [2]多写凄情寒景,情调幽冷凄苦,苏轼以“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概括孟郊与贾岛的特点。对宋代某些诗派有影响。 贾 岛 韩孟诗派较重要的成员还有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等人。 李 贺 1、生平:少有大志,但科考受阻,一生在压抑中渡过,年仅27岁。 2、李贺的诗歌艺术:有“诗鬼”“鬼才”之称 李贺尚苦吟,又有高度的艺术才华。 *常以奇特的构思、惊人的想象与幻想, *冷艳凄迷的意象, *新奇的比喻和通感, *华美奇特的语言, *创造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形成奇诡冷艳的诗风,颇富浪漫色彩,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人。曾是永贞革新参与人之一。具有唯物思想。有《刘梦得集》 第三节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1、抒情言志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咏史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 3、拟民歌体 《竹枝词》《浪淘沙词九首》 柳 宗 元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永济),有《柳河东集》。曾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后又贬柳州,政绩卓著。他是政治家、思想家,有唯物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对道家和佛教都有所吸收。 *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有《韩昌黎集》。 贾岛(779-843),字阆仙。早年为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