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讲 词类活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七讲 词类活用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或处所。例如: 1.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韩非子 · 初见秦) 2.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淮南子 · 说山训) 3.范雎至秦,王庭迎。(战国策 · 秦策) 4.舜勤民事而野死,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国语 · 鲁语) 2)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工具或方式。例如: 5.晋楚不务德而兵争。(左传 · 宣公十一年) 6.江南火耕水耨。(史记 · 平淮书) 7.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韩非子 · 难势) 8.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史记 · 项羽本纪) 3)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例如: 9.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史记 · 魏公子列传) 10.失期,法当斩。(史记 · 项羽本纪) 1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能俱生。(史记·项羽本纪) 12.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史记·留侯世家) 4)表示比喻。例如: 13.豕人立而啼。(左传 · 庄公八年) 14.嫂蛇行匍伏。(战国策 · 秦策一) 15.车雷震而风厉,马鹿超而龙骧。(张衡《南都赋》) 16.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史记 · 公孙弘列传) 5)表示对人态度。例如: 17.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汉书·鲍宣传) 18.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19.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20.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古代汉语 主讲教师 :周建姣 第七讲 词类活用 语 法 一、词类活用 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法 五、副词 六、代词 七、介词 八、连词 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词类活用 1.什么叫词类活用 2.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3.使动、意动和介动 4.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 6.名词用作状语 1.什么叫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都有定类,都有固定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但是古汉语中的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条件下,临时改变其词性和基本功能,灵活地当其他词类的词使用。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 · 劝学)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论语 · 子路) 2.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A.名词活用为动词 普通名词、方位名词、人名等名词都有活用为动词的。活用之后,其名词意义大都存在,同时增加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例如: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ang4)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 项羽本纪)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左传·隐公元年) 3.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 · 苏秦张仪列传) 4.惠子相梁。(庄子·秋水) 5.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活用之后,其形容词的意义基本存在,同时增加了相关的动作意义。例如: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 7.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9.江黄远齐而近楚。(刘向《新序·善谋》) C.数词活用为动词   多限于基数词,活用之后,其意义是在数词义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动词意。例如: 10.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商君书·赏刑) 11.素丝组之,良马五之。(诗经·卫风·干旄) 12.诛赏而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13.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3.使动、意动和介动用法 A.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来表达兼语式的内容。由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来的动词带上宾语,也都可以含有这种意义。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 1.故远人不服,则修之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3.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4.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煇,xun1,用火烧烤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 6.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史记·高祖本纪) 7.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荀子·王制) 8.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 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