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中国科技文化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王兴文 参考书目: 1.《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等人,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历史上的科学》,贝尔纳,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3.《科学史》,丹皮尔,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4.《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5.《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王兴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文化成就;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3.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其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其成就 “当黄河长江已经哺育出精美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泰晤士、莱茵河和密西西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徘徊”。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1)奠基时期 (2)鼎盛时期 (3)衰落时期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学科 1.天文学 2.数 学 3.医药学 4.农 学 (二)古代中国的三大技术 1.陶瓷技术 2.丝织技术 3.建筑技术 (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 古代社会科技发明中外对比表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 1.实用理性 数学: 《九章算术》分列了方田、粟米、衰、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共计有246个应用题,都是有关当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天文学: 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 其次,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 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 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 清代阮元的《畴人传》: “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其所以然。此古人立言慎也。” “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者之终古无弊战” 2.工匠传统 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 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 3.整体观照 西方科学注重分析,在研究一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一局部时,总要把它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地考察它的实体和属性; 中国传统科技则注重综合,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所谓整体性是指概念或范畴的不可分解性或有机性或关联性。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理论缺陷 1.文化的封闭性 2.文化的政治化 3.文化的感性化 第五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 一、科学史坛巨匠—李约瑟博士 (一)早期的科学生涯 (二)李约瑟与中国科技文化的不解之缘 鲁桂珍、沈诗章、王应睐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的主要内容 二、“李约瑟难题”的发生 (一)李约瑟难题: 规范性的表述包括两个问题: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自然杂志1990(12) 李约瑟的主要表述: (1)在1942年发表的“中国人对科学的人文主义贡献”一文中,他写道: 可能很多西方人都很难理解,中国思想在我们时代很久以前即已进步到科学的人文主义的程度,尽管它未能使得中国文明独立地发展起近代科学。中国曾有大量的中世纪技术和科学,而在古代哲学方面,中国人与希腊人是并驾齐驱的。在三四百年前,中国的文明水平和生活水准可能超出西欧很多,近代科学的产生及其所意味的一切使得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2)在1948年开始编写、1954年出版的与王铃合写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