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与唐的鼎盛-三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与唐的鼎盛-三稿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时间段限:隋建立(A.D.581)——唐灭亡(A.D.907) 阶段总特征: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 魏晋南北朝孕育哪些统一条件? 长期分裂 人口迁徙 北人南迁 胡人内徙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全新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581年建隋;589年灭陈统一南北。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 对比秦朝和隋朝,有什么相似之处? 隋朝和唐朝的历史地位如何? 政治制度创新并成熟;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博大恢弘,声名远播 审核 草诏 执行 政事堂 宰相集体议政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户部 工部 尚书省 门下省 皇 帝 中书省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表示上下隶属关系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 审视表述三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根据史实指出示意图中还需完善之处。 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初创于隋、发展于唐,政事堂即设立于唐。 (隋称内史省) 吏 全国文职官吏的铨选考核、任免、勋封等 户 全国户籍、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 礼 礼仪(外交)、祭祀、科举、学校等 兵 兵籍军令、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刑 全国司法刑狱 工 各项工程营造、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集体宰相制 互相牵制 分工明确 与秦汉相比,隋唐中央政权机构的建制有哪些新特点? 有人认为: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后,“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避免专权和独裁 ——政令贯彻效率高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剥夺相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分散相权) 皇权与相权 科举制(A)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六:(汉文帝下诏云)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七:(陈群)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察举与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道德才学) (门第观念) (考试成绩) 秦 世卿世禄 先秦 军功爵禄制 (血缘) (军功) 科举 推举 世袭 概念: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演变: 隋朝开创(隋炀帝首创进士科); 唐朝健全(增加考试科目,常设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重); 北宋完善(三级考试制度、弥封与誊录规则、策论考试内容); 明清八股取士; 清末1905年废除。 材料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2: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间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罢,必归吏部。 ——[唐]杜佑《通典》 材料3:(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4:(科举制度)打破了社会阶级的存在,同时也是保持中国两千年来的统一安定的力量…所以并不是完全失败的制度! ——耿云志《胡适年谱》 材料八: (1)材料1中所引的民谣讽咏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上看该制度有何弊端? (2)试从材料二的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意义? (3)试再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意义。 (4)材料四胡适的表述中有一处“硬伤”,请指出并改正。 衰落并走向灭亡 恢复并走向强盛 755年 618年 907年 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建立 618年 发展 贞观之治 衰弱 安史之乱 灭亡 907年 鼎盛 开元盛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