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總生育率的分析完成生育率與生育步調之變化.PDFVIP

台灣地區總生育率的分析完成生育率與生育步調之變化.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地區總生育率的分析完成生育率與生育步調之變化.PDF

臺灣人口學會2004 年年會暨 「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台灣地區總生育率的分析: 完成生育率與生育步調之變化 劉一龍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王德睦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摘要 人口研究常以粗出生率與總生育率來反映某地的生育水準,但是粗出生率常 rate)模擬婦女在育齡期間可生育的子女數,為較適宜指標。 即使如此,完全仰賴總生育率來說明生育水準仍有所限制,因為總生育率為 當年的年齡別生育率之加總,此時期別變化效果可能會受到不同人口年輪 (cohort)生育型態差異而誇大或消減,不少學者進一步細分完成生育率(CFR, 平均生育年齡的變化連結TFR與CFR之關係,並利用基本方程式做說明。雖然 Ryder點出時期別與年輪別生育率之差異,但其主張未被廣泛接受,原因有二: 首先,Ryder 假設生育步調(tempo)完全決定總生育率,但其他因素(如生育 間隔、已擁有之子女數與生育最後一名子女時的年齡)亦對總生育率造成影響; 其次,利用基本方程式計算之完成生育率,與實際值不符。爾後,Bongaarts與 總生育率變化下完成生育率(生育量)與生育步調的實際變化。 台灣地區的總生育率在50年代初便逐步下滑,1984年為2050,代表人口低 於替代水準(replacement level),1986年的總生育率為1675,之後上下波動, 到1997年為止,平均維持在1750左右。1998年似乎為另一波下跌趨勢,即使 1395與1335。縱然許多人觀察到總生育率下跌,卻少有人進一步研究變化原因, 藉由Ryder等人的方法,我們將可更細膩瞭解在台灣地區總生育率降低的背後, 不同年輪婦女之生育率與生育步調的差異,藉此與政策對話。 關鍵字:總生育率、完成生育率、生育步調 壹、台灣地區的生育狀況 關於地區別生育狀況之研究 ,學界討論已久,範圍除了該地人口數量與組成外 ,也 與生育控制策略及方法息息相關 ,如許多政策制定者、家庭計畫管理者與人口學者,留 意開發中國家生育水準持續下滑趨勢,再由已開發國家的生育水平屢創歷史新低 ,提議 眾多提高生育率之對應方法 。 對於生育水準的討論 ,一般多使用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為指標以探討變化趨 勢,粗出生率為當年出生之活產數與年中人口數的比率,即每千人口內的活產嬰兒數, 其使用優點是計算簡單、易於比較 ;不過 ,粗出生率無法顧及人口年齡組成影響 ,易使 結果偏誤 (Ryder,1982)。有鑑於此 ,學者改以總生育率 (TFR,total fertility rate)來 衡量生育水準 ,如人口統計上常見的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所謂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指每千名婦女若每年依目前「育齡婦女年齡別生育率」水準來生兒育女,那麼在 15歲 至 49歲育齡期間共可生育幾名子女。並非真有一女性群體實際、或即將經歷此一生育 狀況 ,因此總生育率係屬假設性測量。由於總生育率針對目前女性生育狀況去除人口年 齡組成的影響,同時易與其他方法比較、解釋,因而最常被引用。。 以台灣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例 (圖一),我們可發現總生育率自1951年便開始 下跌,其間雖因龍年效應影響略為回升(Sun、Lin and Freedman,1978;G oodkind,1993; Freedman et al.1994;余清祥與藍銘偉,2003),但仍未改變主要趨勢走向。1984年總生 育率低於2100(為2050),宣告人口低於替代水準。1986年的總生育率為1675,之後上 下波動,到1997年為止,平均維持在1750左右。總生育率在2000年雖為1675,但2001 年與2002年又急速下跌 ,分別為1395與1335,人口老化隨生育率下滑接踵而至 ,讓人 憂心高比例老年人口對於社會的衝擊。 為了更清楚瞭解中間的變化,我們進一步繪製生育率的年齡分佈如圖二。以 1950 年為起點 ,2002年為終點,中間則標示了 1960、1970、1980、1990與2000年等五個年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