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舆地总图鉴赏-中国国家图书馆
-- 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舆地总图”鉴赏
孙果清
舆,原意为车的底座,承载百物,引申为“尽载百物”。大地亦载万物,故地谓之舆。古文中也有天为盖,
地为舆之说。因此,古人称地理学为舆地学,地图谓之为舆图或舆地图。
《周礼·地官·土训》云:“掌道地图,以诏地事。”《管子》有《地图篇》。“舆地图”一词,最早出现于
《史记·三王世家》,其云:“御史奏舆地图”,“臣昧死奏舆地图。”《史记·索隐》司马贞引虞喜《志林》载:
“舆地图:汉家所画,非出远古也。”可见,先秦时已有“地图”一词,汉代将地图称作“舆地图”。地图的
绘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远古到秦汉,从原始图画至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舆地图,无论在地图的种类、
地图的内容及绘画技术,均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然而,地图不易保存,加之历代战乱及自然损毁,传世下来
的只是凤毛麟角了。
舆地图有全国地图,省、府、州、县地图。据目前所知,全国性地图——即“舆地总图”,以汉代用缣八
千匹画成的《天下大图》为最早。西晋初年,裴秀在其门客京相璠的协助下编绘的《地形方丈图》是在《天
下大图》的基础上,以一寸折地百里的比例尺(约 1:180 万)缩绘成一丈见方的晋代全国地图。此图曾流传
到唐代,以后便失传了。唐代贞元十七年(801)杰出地图学家贾耽(730—805)沿袭裴秀的制图方法,令绘
工画成《海内华夷图》一轴。图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画面约十方丈。比例尺是一寸折地百里,几乎比裴秀
《地形方丈图》的面积大十倍。可惜《海内华夷图》没能保留下来,我们只能从其他图书的记载上推知此图
的大致情况。
宋代是制图技术较为发达的时期,除上述全国舆地图以外,于公元993 年(淳化四年)曾用过绢一百匹,
绘成有名的《淳化天下图》。这样大的地图,可以说十分罕见。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自熙宁
九年(1076)奉命编制《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历经十二年的时间,编绘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
宽一丈,是当时最好的全国地图。20 世纪 60 年代,在四川荣县发现北宋宣和三年(1121)刻石的《九域守
令图碑》。碑高 156 厘米,宽 107 厘米,地图纵129 厘米,横 101 厘米。现存四川省博物馆。碑正面为《九域
守令图》,背面刻有“莲宇”两字。地图上北下南,北部绘到北岳恒山。东边绘出大海。南至海南岛,西达四
川省西部。地图内容大部分完好可辨,绘出了山脉、湖泊、江河、州县等内容。海岸线表示较详。黄河、长
江的走向大体正确,河流主支流分明。地图上标注了1400多个宋代地名,几乎包括了北宋末年中央政权所管
辖的全部州县。地图上未画方,用形象法表示各大湖泊以及五岳。海南岛位置和形状较为正确。比例尺大约
在 1:180 万左右,为一寸折百里的地图。
南宋初年(1137)刻在石板正背两面的《华夷图》和《禹迹图》,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从图上文字注记“唐
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闻者载之”推知,这两幅地图显然是根据贾耽的《海内华夷图》转绘而
成。(此为王庸先生观点。曹婉如先生认为《华夷图》可能是以唐代贾耽《海内外华夷图》为底图编制的。)
不过《海内华夷图》是一幅大图,“华夷图”和“禹迹图”却分成了两幅。该石板长宽皆为 114 厘米。《华夷
图》没有画方,四周标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图的范围东到大海,绘出了朝鲜半岛;北到长城以北,
36
东北部表示了黑龙江流域;西到帕米尔地区;南达海南岛。图中较详细地表示了山脉、县、州、府以及各大
河流与湖泊。但轮廓位置不够准确。地图四周有文字注记,注出四方番夷的历史沿革。《禹迹图》采用画方绘
图法绘制而成,每方折地百里,横70 方,竖 73方,共有5110 方。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用计里画方方法绘
制的地图。海岸线和河流形状,较《华夷图》更为接近实际。
现在苏州市碑刻博物馆还保存另一石刻全图性舆地图。为南宋淳熙七年(1247)黄裳所作的《地理图》。
图碑高 203 厘米,宽 106 厘米。没有画方,与《华夷图》绘法相仿。该图范围:北到黑龙江,西达玉门关,
南到海南岛,东抵大海。图上详细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行政建制。路、府、州名称显而易见,路名刻成阳字,
所有府、州名刻成阴字,均加方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不加框。山名括以方框,而水名则用椭圆形符
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