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
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爱惜动物是“仁心”的发露,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如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唐文宗下《禁弋猎敕》“保兹怀生,下遂物性”。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麟凤龟龙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
现代学界的动物关怀思想,大致有“动物权利说”和“动物福利说”两种。动物权利说主张,动物有其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应平等的考量而不应取用;动物福利说不反对取用动物,但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以古代中国对于动物的同情、爱惜和敬畏这三重伦理维度来观照,动物权利说的动机与同情之义相当,动物福利说的动机与爱惜之义相当。目前,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始终在不懈地致力于、也局限于这两种意义上的论述,而以敬畏之心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不见的。敬畏是古代中国独有的动物关怀精神。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2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饮食传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倾向。
B. 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不同,素食的范围包括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
C. 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关怀。
D. 素食作为一种饮食传统,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主流思想的一种体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孔子认为,钓鱼而不用大网,射箭但不射杀幼鸟,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体现了对自然仁爱的态度。
B. 孟子的“不忍见其死”“不忍食其肉”是一种恻隐之心,体现了古代中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思想。
C. 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主张戒食动物,并对未来世界的饮食习惯做山了某种预判。
D.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在中国哲学中被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麟凤龟龙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B. 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
C. 动物权利说认为,动物有其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应平等的考量而不应取用,且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
D. 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一直以来坚持从爱惜、同情这两个意义上对关怀动物进行相关论述,并取得一些成果。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C以偏概全,原文中说只有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大校长蔡元培
余 杰
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轮转了多少人,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2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0物质性质的探究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2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量浓度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3物质的定量分析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4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5原子结构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9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学电源课件苏教版.ppt
-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化学实验综合课件苏教版.ppt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A卷)(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蕲春县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