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所学生[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认知,态度与实践程度之相关研究.PDF
中科大學報第3 卷第 1 期暨教育特刊
2016 年 12 月第161 至 176 頁
研究所學生「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態度與實踐程度之相關
研究
*
葉建宏 彭逸玟 吳光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生
*通訊作者
摘要
「負責任的研究行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RCR] )」之守則與觀念,係
研究所學生在學術養成階段即是重點教育項目之一,如開設學術倫理課程與系列講座,
強化與教育「負責任的研究行為」之專業認知,但近年來舉報的不當研究行為案例仍頻
傳,其違反因素值得深究,且研究所學生的實踐程度亦是探析的重點之一,故本研究擬
定如下二項研究目的:一、瞭解不同背景研究所學生「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態度
與實踐程度;二、探析研究所學生「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態度與實踐程度之相關
性;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 ,應用網路問卷調查進行調查研究 ,並輔以個
別訪談 ,透過文字的補充強化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對於負責
任的研究行為態度具有顯著負相關;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對於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實踐
程度具有顯著正相關;負責任的研究行為態度對於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實踐程度具有顯著
負相關。且從研究結果可知 ,在課程作業上違反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者有相當高比例 ,而
違反原因以為求方便及時間限制為主要因素之一,接著依序是為求良好研究結果或品
質、因個人研究經驗不足下無意間違反因素等等;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二項建議 ,
希冀對於研究所學生恪守負責任的研究行為之成效有所助益 。
關鍵詞:學術論理、研究所學生、混合研究法、計畫行為理論、負責任的研究行為
161
研究所學生「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認知、態度與實踐程度之相關研究
Relationship among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Cognition, Attitude, and Fulfill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
Jian-Hong Ye Yi-Wen Peng Kuang-Wei Wu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education project in student’s school life, such as create academic ethics courses to intensify
student’s RCR knowledge. Bu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various improper cases of research
reports. It’s worth doing further researches for the violators’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is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s of students’ practice. There are two purposes in this research.
First,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attitud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