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重点
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重点
金属腐蚀极化碱脆阴极保护θ值愈负,则该金属的氧化物愈稳定,即图中线的位置愈低,它所代表的氧化物就愈稳定。同时它还可以预测一种金属还原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可能性。
2.n型半导体是金属过剩型氧化物,又称为还原性半导体;P型半导体又称为氧化型半导体,这类氧化物主要是通过电子空穴的迁移而导电的。
3. 氧化动力学规律取决于氧化温度、时间、氧的压力、金属表面状况以及预处理条件(它决定于合金的组织),同一金属在不同条件下,或同一条件下不同金属的氧化规律往往是不同的。
4.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曲线大体上可分为直线、抛物线、立方、对数及反对数规律五类,其中符合氧化反应的抛物线速度规律表明氧化膜具有保护性。
5. 在腐蚀学里,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电极为阳极,电位较高的电极为阴极。
6. 腐蚀电池与原电池的区别:原电池是能够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作出有用功的装置;而腐蚀电池是只能导致金属破坏而不能对外作有用功的短路电池。
7.阳极极化时电极的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产生极化的原因有活化极化、浓差极化、电阻极化等。
8.阴极极化时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产生极化的原因是阴极活化极化、阴极浓差极化。在实践中,阴极浓差极化比阳极极化重要得多。
9. 凡是能消除或抑制原电池阳极或阴极极化过程的均叫作去极化。最重要最常见的两种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氢离子和氧气分子阴极还原反应。
10. 锌、铁等金属及其合金在海水、潮湿大气、土壤和中性盐溶液中的腐蚀,其阴极过程主
要是氧去极化反应。
11. 在酸性介质中一般电位负的金属如Fe、Zn等均能发生氢去极化腐蚀,电位更负的金属Mg及其合金在水中或中性盐溶液中也能发生此腐蚀。
12. 引起金属钝化的因素有化学及电化学两种。前者引起的钝化,一般是由强氧化剂引起的;后者是指外加电流的阳极极化产生的钝化。
13. 某些活性的阴离子,如SCN—、卤素离子C1—等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最大。大量研究表明,在含C1—离子的镕液中,钝化膜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并且由于氮离子半径小,穿透力强,最易透过膜内微小的孔隙,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
14. 关于点蚀生长机制众说纷坛,较公认的是蚀孔内的自催化酸化机制,即闭塞电池作用。
15不锈钢(18—8)中碳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02%~0.15%范围内,若从高温缓冷至室温,或者经淬火后在回火的过程中,大量的Cr23C6从奥氏体中析出,形成贫铬区,使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
16. 由于大气腐蚀的条件不同,锈层的成分和结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一般认为,锈层对于锈层下基体铁的离子化将起到强氧化剂的作用,即锈蚀机理。
17. 合金元素对钢的耐大气腐蚀作用主要是改变锈层的晶体结构及降低缺陷,提高锈层的致密程度和对钢的附着力。较有效的合金元素主要有Cu、P、Cr、Ni等,这些元素在钢表面富集并形成非晶态层即尖晶石型氧化物,提高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耐蚀能力。
18. 防止材料腐蚀可以从材料本身、环境和界面三方面考虑。材料防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正确选用耐蚀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腐蚀环境的改善;表面防蚀处理;电化学保护等。
金属腐蚀:金属与它所在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金属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在实际实践中,腐蚀控制的方法很多,总结主要如下:
(1)根据材料的使用环境,正确的选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2)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机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减少其在加工环节中腐蚀;
(3)采用有效的改善腐蚀环境的措施;
(4)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
(5)材料表面使用保护涂层。
式中 M—金属氧化物的分子量;
n—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原子数;
A—金属的原子量;
m—氧化所消耗的金属重量(m=nA);
dMe,dMeO—分别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密度。
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是PBR1:
PBBl:氧化膜受压应力,具有保护性;(PBR ≈ 1~2)
PBBl:氧化膜受张应力,它不能完全覆盖在整个金属的表面,生成疏松多孔的氧化膜,这类氧化膜不具有保护性,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屑的氧化膜MgO和CaO等。
当PBR1时,因膜脆容易破裂,完全丧失了保护性,如难熔金属的氧化膜WO3、MoO3等。
实践证明:保护性较好的氧化膜的P-B比是稍大于1
PBR值大于1只是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而氧化膜真正具有保护作用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充分条件):
(1)膜要致密、连续、无孔洞,晶体缺陷少;
(2)稳定性好,蒸汽压低,熔点高;
(3)膜与基体的附着力强,不易脱落;
(4)生长应力小;
(5)与金属基体具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
(6)膜的自愈能力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