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素书楼经学大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穆:《素书楼经学大要》

致胡适书四通 适之先生: 拜读 ?来教,欢喜无量。 先生高兴加入今古文问题的讨论,尤所盼望。今姑就??来教,略述鄙见,谨请??教益。 窃谓西京学术真相,当从六国先秦源头上窥。晚清今文学承苏州惠氏家法之说而来,后又屡变,实未得汉人之真。即以廖氏《今古学考》论,其书貌为谨严,实亦诞奇,与六译馆他书相差不远。彼论今古学源于孔子,初年、晚年学说不同。穆详究孔子一生,及其门弟子先后辈行,知其说全无根据。又以《王制》、《周礼》判分古今,其实西汉经学中心,其先为董氏《公羊》,其后争点亦以《左氏》为烈。廖氏以礼制一端,划今古鸿沟,早已是拔赵帜立汉帜,非古人之真。 民国十五年夏,穆在无锡编讲《国学概论》,始注意及此问题。当时见解,大略如次: 一、《庄子天下篇》述当时学术分野有三宗: 一、旧法世传之史。 二、《诗》《书》《六艺》搢绅之士所传。 三、百家书。 及秦廷焚书,所分仍此三项: 一、诸侯史记。 二、《诗》《书》。 三、百家语。 秦廷为政争而烧书,所烧以诸侯史记为甚,《诗》《书》次之,百家语似少波及。东汉以下至唐,言秦烧书不及诸子者不止一见。诸侯史记乃现代官书,及从前一切档案之类,《诗》《书》乃旧官书之几种,经邹鲁儒生传播(并伪造)。而百家则民间书,故称“家”,家即是民间私书之意。 二、《汉艺文志》“六艺”与“儒家”分列。儒亦百家之一,与《六艺》别。 孔子之学流而为六国之儒家。《六艺》学至汉而兴,不得归之孔子。纵使有几部书与孔子有关系,而孔子时还无所谓《六经》,何论今古学。 三、汉初尚百家言,及后古学渐兴,辕固生讥《老子》为“家人言”,即是民间小书耳。而文帝后即斥辕生何从得“司空城旦书”?辕生治《诗》,在秦廷焚书时列入禁令,故谓何处得此犯罪的书,因令下圈刺豕。其实那时早已除挟书之律,窦后冤枉了辕生,故景帝与以利刃。 四、博士自秦到汉,并不是专掌《六经》。(今文学谓博士掌《六经》,秦不焚博士书,均误。)直到董仲舒得志始立《五经》博士,博士始专治《六艺》了。(而儒家的孟子博士也罢斥。)窃谓从汉初到董仲舒是真的“今古文之争”,今文是百家言,终于失败,而古文书得意。自此以下,古文书络续发现,其实是汉人上了六国人的当。那些书何尝是古文,有转不如他们轻视的“家人书”,转而古些。从此利禄之途,大启觊觎,已立官的博士和未立官的“古文书学者”争,这是“古文书内部的分裂”,而现在则得了“今古文相争”的名目。 五、若从学术真相讲,董仲舒虽读了些古书,而说法则全是新的。最着者即董学之来自淮南是也。因其时学统中绝,讲学的只有这几种,所以汉人讲《易》、讲《诗》、讲《春秋》,乃至于讲《尚书》,虽则在他们手里传到的是古书,而在他们并世所听到的一切学问界的说法,只是那一套。是六国末乃至秦的所谓阴阳五行黄老家言,(此等秦均未禁,故流行益盛。)方士神仙、封禅、明堂,稍进则为申韩法家。刘向还是如此。以后古书确是出得多了,稽古之风渐盛,才从讲学说变而至于讲历史。 六、司马迁在此上早有卓识,他早说不识古文不能懂古史。《史记》里所谓古文,全是相当于六国前旧书之意。司马迁颇推尊董仲舒,他所谓“古文”正是董仲舒一派所提倡的《六艺》。那时古文的对面,便是司马迁所谓“其文不雅驯”的百家言,即辕固所讥“家人言”也。崔觯甫凡把所称古文,全定为刘歆伪羼。汉人学术真相,为之大晦。 七、刘歆王莽在稽古渐盛的风气里,敢于作为,而不幸是失败了。 此上见解,除第七条详拙稿《莽歆年谱》已蒙??鉴及外,上六点均详《国学概论》,六年来见解未有所变。该稿送商务已逾两年,尚未印成。俟出书,当再请正。俟得暇还拟于晚周学派及秦焚书两端详细发挥,庶或有当于先生“根本”之论乎? 《周官》鄙见仍认是先秦书,尚在吕不韦《春秋》、邹衍《五德终始》前。(非衍自著。近新成《邹子著书考》一篇,拟增入《系年》)中间兼论及井田,本拟呈??政,礼拜日或趋??府,否则下礼拜来。所呈草率,急于投递,俾得于晤面时即聆 诲正耳。专此敬候 撰安 钱穆谨上四月二十四日 适之先生大鉴: 日昨来城拜谒,未得晤 教,深以为怅,即日匆匆南旋,不克走辞。《周官》一稿尚有一二处拟改。 在君先生亦平素仰望之一人,不谓遂以芜文见赏,弥增惭恧。其令弟丁文治已以平日积分酌定等第,可免补考,便幸转及。拙著《诸子系年》于诸子生卒出处及晚周先秦史事,自谓颇有董理,有清一代考《史记》、订《纪年》、辨诸子,不下数十百家,自谓此书颇堪以判群纷而定一是,即如孔子行事,前人考论綦详,至于江崔诸老,几若无可复加。拙稿于孔子在卫宋诸节,颇谓足补诸儒考核所未备。其他用力处,穆《自序》中颇有道及,幸 先生终赐卒读,并世治诸子,精考核,非??先生无以定吾书,倘蒙赐以一序,并为介绍于北平学术机关为之刊印,当不仅为穆一人之私幸也。 草此布臆,谅勿为怪。专上即颂 撰安 钱穆拜上十七日 适之先生: 久疏启候为念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