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讲-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讲义.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讲-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讲-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讲义

第3讲 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纲要求] 1.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点一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背景:二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 (2)经过 2.越南战争 (1)背景 (2)经过 (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 3.中东战争 (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 (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 ?4?艰难的和平之路 4.印巴战争 (1)根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2)原因 (3)导火线: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4)过程 5.两伊战争 (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 (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 6.海湾战争 (1)背景 (2)经过 (3)特点 1.二战后中东战争频繁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历史上的民族纠纷、宗教信仰的冲突以及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导致阿以长期的冲突。 (2)各大国对富含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的争夺,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3)美苏两极格局下,双方都力图控制这一地区,使其更加动荡不安。 (4)地区霸权主义抬头、恐怖事件频繁,促使该地区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5)联合国受大国摆布,在一些问题上举棋不定。缺乏力度,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不强也是重要原因。 2.由印巴长期冲突得到的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会酝酿矛盾和冲突。 (4)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会埋下隐患。 (5)大国的介入和出售武器会对地区冲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要对大国的介入提高警惕,独立自主地解决内政问题。 3.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类别 表现 举例 历史 民族、宗教矛盾 印巴: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矛盾 两伊: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矛盾 领土纠纷 印巴:克什米尔地区 两伊:阿拉伯河河界 殖民主义统治 印巴:英国“分而治之”政策 现实 美苏干涉 印巴:苏联支持印度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 地区霸权主义 两伊:萨达姆企图成为阿拉伯世界霸主 (2)教训 ①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讲史料 史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导读 史料中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的出现主要是阿以双方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 史料二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歌曲《随风而逝》 导读 歌曲主要反映了世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理想诉求。 练史料 史料一 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并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史料二 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1956年,这时“冷战”已经开始。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探究:(1)根据史料一回答,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 (2)根据史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血”和“泪”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历史原因: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