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第四纪冰川与冰、冻土地貌
1、冰楔 ? 形成条件: – 持续严寒,年均温-6 ℃~-9 ℃ – 裂隙发育,形成冰脉 – 逐年冻融,不断扩大规模 ? 古冰楔 :地层中的冰楔遗迹。 ? 古冰楔 野外鉴别标志:“V”形楔体、砾石定 向、直立层理、围岩挤压变形,成群分布。 ? 研究意义:研究古冰缘环境的定性、定量标志。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岩性 (2)粒度 (3)结构构造 (4)砾石磨圆度 (5)砾石形状及表面特征 (6)石英砂表面特征 (1 )岩性特征 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分,以近源为主。山 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 致,大陆冰川的冰碛物成分复杂, 含不稳定矿物:花岗岩、石灰岩砾石;细粒碎屑 中不稳定的成分较多,含有辉石、角闪石、长 石。 主支流成分不相混合。 研究意义:确定运动方向、划分冰川地层和识别 冰碛物。 (2 )粒度特征 粒度差异悬殊:巨砾、角砾、砾石、砂、粉 砂和粘土。 分选差:标准差3,属于分选极差类。 频率曲线特征:不服从一般的正态分布,多 数冰碛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型(曲线 图) 双变量分析:标准差、平均值(画图) 磨蚀指数:粉砂/砂,0.24~0.46(泥石流为 (3 )结构构造 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无 层理。 有时具有粗略的分层:下部为致密的滞碛 ,上部为松散的含较大砾石的消融碛。 冰川的融水造成的透镜状层理、斜层理。 (4 )砾石的磨圆度 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磨擦、碰 撞,故冰碛物磨圆度极差,以棱角状 、次棱角状为主,少数具有较好的磨 圆。圆砾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早期 河床圆砾石或冰川中的冰水砾石进入 冰川在沉积的结果。 (5 )砾石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砾向:具有一定的定向,但要经过统计才能看出 。A轴有一个极密区,AB面紊乱。与现代泥石流刚 好相反。 砾态:五角状、三角状、熨斗状 擦痕:冰碛物表面常有磨光面或交错的钉头形擦 痕,还可出现凹坑和裂隙。具冰川擦痕的砾石称 为条痕石。 ( 6 )石英砂表面特征 棱角状、壳状端面、圆形的刻蚀坑、 槽或擦痕。 由于冰川为固体,无分选作用, 故冰碛物分选性极差,大至漂 砾,小至粘土,混杂堆积在一 起,形成“泥包砾”的现象。 冰碛物内部化石稀少,常保存寒 冷型的孢子花粉。 3、冰碛的形态类型及冰碛地貌 (1)底碛及底碛地形 底碛丘陵、鼓丘 (2)侧碛堤、中碛堤 (3)终碛堤 底碛:当气候转暖,冰运物随着冰前的后退 广泛堆积在冰床上,这部分冰碛称为底碛。 终碛堤:当气候条件稳定时,冰川将冰运物 源源输送到冰前堆积,形成弧形的垅岗,称 为终碛堤或终碛垅。 侧碛堤:山谷冰川的两侧在冰川退缩时,可 堆积成侧碛堤。 中碛堤:在复式冰川中,两冰川侧面的复合 部位可堆积成中碛堤。 山岳冰川的底碛丘陵 三、冰川堆积物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经过冰水搬运, 沉积在冰川内部或附近的堆积物,称为冰水堆积 物。 1、冰前沉积 2、冰川接触沉积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1、冰前沉积 冰水流出冰川后,在冰川外围堆积起来的沉积 物。 冰前沉积形成的地貌特征与河流形成的地貌特征 类似。 主要地貌:冰水扇、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 冰湖沉积等。 冰川堆积地貌组合图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2、冰川接触沉积 冰川区内或紧靠冰川而形成的冰水沉积物。 特点:与冰碛物混杂、交叉、重叠,沉积后变 形强烈。 (1)冰阜阶地与冰砾阜 (2)锅穴 (3)蛇形丘 2、冰川接触沉积 (1)冰阜阶地与冰砾阜 冰阜阶地:冰退时,冰融水在冰川谷两侧形成溪 流,这种水流在谷壁与冰川之间堆积一定层次的 冰水堆积物。当冰川全部融化后,堆积物的前缘 因失去支撑而跨塌,形成陡坎,整个形态与河流 阶地相似,所以称为冰阜阶地。 冰砾阜:冰川消融后,冰面河流坠落谷底的产 物。 2、冰川接触沉积 (2)锅穴 当冰川后退时,在冰水沉积物中常遗留有大小不等的脱 离冰川的死冰,当这些冰融化后,会引起上部沉积物的 陷落,在地表形成凹坑。 (3)蛇形丘 冰下河在出水口处的冰水沉积物,随冰川后退而堆积增 长。 有明显的不均匀斜交层理。主要发育在大陆冰川区,是 大陆冰川的重要遗迹。 四、冻土地貌 ?冰缘(periglacial): – 狭义:冰川作用的外围地带,年均温度0 ℃ 左右,但地面上不结冰,永久冻土层发育。 – 广义:凡是年均温度0 ℃ 左右,永久冻土层 发育的气候条件,并不一定在冰川的外外 缘 。 ?冻土区:指广义的冰缘环境 四、冻土地貌 (一)冻土与冻融作用 – 1、冻土 – 2、冻融作用 (二)冻土地貌 – 1、冰楔 – 2、构造土 – 3、冻融褶皱 – 4、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