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录子圣与王子禄父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路懿菡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简文所见的子耿圣同大保簋铭文中的录子圣相印证结合简文内容可知大保簋铭文所载的周人征伐录子叛乱之事正是传世文献中的禄父之乱武庚之乱而录子圣应即为王子禄父或曰武庚武庚禄父本文通过考察录子圣的称名方式试图进一步揭示录子圣同王子禄父武庚在称名上的关联从而证实录子圣应为传世文献所失载的王子禄父武庚的生称录子最早见于清朝末年出土于山东寿张县的梁山七器之一的大保簋铭文作王伐录子厥反王降征令于大太保大太保克敬亡遣王永太保易休余土用兹彝对令学者多将该器定为成王
“录子圣”与“王子禄父”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路懿菡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简文所见的“子耿(圣)”同大保簋铭文中的“录子(圣)”相印证,结合简文内容可知大保簋铭文所载的周人征伐“录子叛乱”之事正是传世文献中的“禄父之乱”、“武庚之乱”,而“录子(圣)”应即为王子禄父,或曰武庚、武庚禄父。本文通过考察“录子(圣)”的称名方式,试图进一步揭示“录子(圣)”同王子禄父、武庚在称名上的关联,从而证实“录子(圣)”应为传世文献所失载的王子禄父(武庚)的生称。
“录子”最早见于清朝末年出土于山东寿张县的“梁山七器”之一的大保簋。铭文作:“王伐录子,氒(厥)反。王降征令于大(太)保。大(太)保克敬亡遣。王永太保,易休余土。用兹彝对令。”学者多将该器定为成王时器,铭文的内容为周成王命大保讨伐录子的叛乱,大保恪守其职完成王命,成王赐以余地,大保作器以称颂王命。大保,为召公奭。“”从耳从口,《甲骨文编》:“从耳从口,《说文》所无,魏石经古文以为听字。”郭沫若认为:“古听、声、圣乃一字,其字即作。从口耳会意,言口有所言,耳得之而为声。其得声之动作则为听。圣、声、听均后起之字也。”因此“录子”也作“录子圣”。《系年》第三章简文:“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子耿。”李学勤先生指出:“‘’可通读为‘圣’,古音书母耕部,‘耿’则是见部耕部字,可相通转。”因此简文中的“子耿”亦作“录子圣”,大保簋铭所记的成王征伐录子圣之事正是简文所载的录子圣叛乱,亦是见于传世文献的“禄父之乱”、“武庚之乱”。
对于“录子圣”的身份一直存有多种意见。陈梦家推测“录”在南土,与楚为近。杨宽则推测“录”在今安徽六安,认为“西周王朝在淮水流域原已征服录国,因这一地带少数部族的部落众多,而少数部族原来的贵族有着传统的号召力,故周采用羁縻策略,仍让其中比较服从的领袖为君长,给以‘子’爵······这时由于录子圣反叛乃再度用兵加以征服。台湾学者杜正胜认为:“大保即召公君奭,估计其年代,录子圣之叛可能在成王晚年。世传有王子圣匜(《缀遗》14.39)、天子圣觚(《三代》14.31.3)和多亚圣彝(《三代》6.49.1),足证录子圣是殷王子孙。录子圣叛,周天子派遣召公征伐,未及周公,当与武庚无关,录和武庚不是同一人,多亚圣彝云‘用作大子丁彝,天子圣觚亦曰:‘天子圣作父丁彝。’则录子圣与武庚也不是亲兄弟。不过,录子圣因属于殷王族,故自称‘王子’,表示他的出身,而称天子可能是反叛时的僭号,后人犹尊美曰:‘釐王’(录伯冬簋),是有其家族背景的。”杜氏虽主张文献中的“武庚”与“禄父”是为两人,但仍肯定了录子圣殷王子孙的身份,应是殷王室后裔。日本学者白川静较早指出“录子圣”即是文献中所见的“王子禄父”, 他认为:“本器上的录子圣,很可能也是天子圣觚上所称的天子圣。天子圣觚铭曰:‘天子圣作父丁彝’,按纣之庙号为辛,圣虽不是纣的直系之亲,然可能为殷室王子中的一人。他之所以称天子圣,想是有意要与宣称新受天命的周室对抗的缘故吧!”《系年》简文的出现虽然证实了白氏的推断,但白氏所提供的论据却值得进一步商榷。“天子”之称并不见于商代甲骨卜辞和金文,陈梦家认为;“西周初期稍晚,才有了‘天令’即天命’,‘王’与‘天子’并称”。 而且白氏对于天子圣觚铭文的释读也是不准确的,该器首字铭文不当释作“天”,因为考之商周金文,“天”字多作“”(天父乙觯)、“ ”(天亡簋)、“”(何尊)、“”(大盂鼎)等,因此天子圣觚首字“”并非“天”字。
从“录子圣”的称名方式上看,其同传世文献中所见的殷商王室贵族如微子、箕子等的称名方式是一致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微子开(启)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集解》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朱凤瀚先生认为:“此所谓畿内之国,实即商王畿地区内微子家族属地,微是族名,亦是地名,为商人习俗。‘子’在这里是指族长而非爵称。”录子、箕子应与此类似,“录”、“箕”也应既是族名又是地名,各自代表其在商王畿区内的家族属地。而微子本人,作为商先王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太师径以“王子”称之。商代王子(不限于时王之子)在甲骨卜辞中皆以“子某”称之,如武丁时期的子渔等,而根据朱凤瀚先生的研究,“王卜辞中作为王子的诸‘子某’,有的在其父王逝后,即从原来的王族中分化出去自立族氏,成为卜辞所见‘子族’,而本身为其族之长”。据研究者统计,“甲骨金文中称‘子某’者有156名,称‘某子’者有29名,其中人地同名者有90例,约占总数185名的49%”,研究者认为这些同子名相合的地名“大致分布于王畿区内外周围一带,属于商王朝政治地理结构中的基层地区性单位”,“这些子某或某子,作为商代社会生活组成体的一部分,已相继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中,与一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A4直接打印版.docx VIP
- 《商品学》(第2版)1-11章题库章节练习题答案全书测试题参考答案含原题.pdf VIP
- 23ZG21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pdf
-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x VIP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 .docx VIP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docx VIP
- 3.3.5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达B档).doc VIP
- 道口开设施工合同5篇.docx VIP
- 九一八国旗下演讲稿《勿忘国耻吾辈自强》.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