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说之命-简帛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子居在本文中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进行分析于清华简说命上篇中不仅有很多始见于西周及春秋初期的词汇而且已可见到有属于春秋前期的方然皆等虚词由笔者的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等文的相关研究可见此种情况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春秋前期在说命上篇中还可以见到筑城这样的词汇而在殷商西周时期皆称作邑未见称筑城者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犹称作邑且殷商西周也未见筑字该字首见于尚书的费誓金等篇及春秋庄公元年由此可以推测筑字很可能是春秋前期才出现的字故筑城一词同样说明清华简傅说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子居 在本文中,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进行分析。 于清华简《说命》上篇中,不仅有很多始见于西周及春秋初期的词汇,而且已可见到有属于春秋前期的“方”、“然”、“皆”等虚词,由笔者的《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 虚词篇》等文的相关研究可见,此种情况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春秋前期。在《说命》上篇中,还可以见到“筑城”这样的词汇。而在殷商、西周时期,皆称“作邑”,未见称“筑城”者,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犹称“作邑”。且殷商、西周也未见“筑”字,该字首见于《尚书》的《费誓》、《金縢》等篇及《春秋·庄公元年》,由此可以推测“筑”字很可能是春秋前期才出现的字。故“筑城”一词同样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必非殷商、西周作品。又,笔者于《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一文中已指出“‘状’字同样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最早见于春秋后期的《山海经》之《山经》部分”,而“状”字同样见于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与此相应的还有“是为”一词,该词在文献中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及《山海经》。由此当可判断,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成文时间应不早于春秋前期,最可能是春秋后期之初的作品。 下面,将逐句分析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清华简《傅说之命》实当成文于春秋后期之初的更多文本证据。 《说命》中篇释文 说来自傅岩,在殷。武丁朝于门,入在宗。王原比厥梦,曰:“汝来,惟帝命。”说曰:“允若时。”武丁曰:“来格汝说。听戒朕言,寘之于乃心。若金,用惟汝作砺。古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惟庶相之力乘,用孚自艺。敬之哉!启乃心,日沃朕心。若药,如不瞑眩,越疾罔瘳。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满水,汝作舟。汝惟兹。说,底之于乃心。且天出不祥,不徂远,在厥胳。汝克??视四方,乃俯视地,心毁惟备。敬之哉!用惟多德。且惟口起戎出羞,惟干戈作疾;惟爱载病,惟干戈眚厥身。若诋不见,用伤。吉,不吉。余告汝若时,歭之于乃心。 释文解析 笔者于《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一文中已提到:“《吕氏春秋·慎大》:‘汤为天子,夏民亲郼如夏。’高诱注:‘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吕氏春秋?慎势》:‘汤其无郼,武其无岐,不能成功。’高诱注:‘郼,汤之本国。’故‘说于郼伐佚仲’即傅说自郼地出发征伐佚仲。”因此,本篇首句称“说来自傅岩,在殷。”正对应于上篇的“说于郼伐佚仲”。傅说从殷地出发,战胜佚仲后又归于殷地。句中称“来自某地”可与《尚书·多士》的“朕来自奄”及《尚书·多方》的“王来自奄”相印证。于先秦时,自战国以降,即不见此类句式,这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当不会晚至战国时期。 朝,即会。《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朝,犹会也。”此篇中“朝于某处”的说法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因此可知当是春秋以来才产生的,如《左传·桓公五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而这也就证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当不会早于春秋时期。 “入在宗”即进入宗庙,宗庙往往也是赏赐、册命之地,此点自不待繁言。“武丁朝于门,入在宗”的描述体现了武丁对傅说的重视。《管子·小匡》:“桓公亲迎之郊,……公遂与归,礼之于庙。”《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昔吾先君桓公,变俗以政,下贤以身。管仲,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故迎之于鲁郊,自御,礼之于庙。”《吴子兵法·图国》:“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后汉书·礼仪志》:“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皆与之类似。迎于门以示其敬重的礼仪,现在仍然可见。 原,原字作,从勻从备。整理者言:“‘[备匀]’字从‘邍’省,读为‘原’。《尔雅·释言》:‘再也。’或训为‘察’,见《管子·戒》注。”所说可从。在上篇之中,已叙述武丁比对梦中所见境况了,因此笔者以为,整理者此处以“原”训“再”当是。作者描写武丁一再以梦境印证,自然为了神异其事。 比,即比较、对照。《周礼·天官冢宰·宰夫》:“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郑玄注:“比,校次之。”《周礼·春官宗伯·大胥》:“比乐官,展乐器。”郑玄注:“比,犹校也。”于梦的征验称比,后世多见其例,如《梦林玄解·民庶》:“梦自唤人做农作,比创业营生得人助力之象。”《梦林玄解·宗空》:“伊母有臼水之梦,孔母有空桑苍龙之梦,比事皆孚,何为虚妄?” 整理者言:“若时,语见《书·皋陶谟》、《益稷》、《洛诰》、《无逸》,意为如是,见屈万里《尚书集释》第四三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八三年》。清华简《尹至》也有此语。”若时(若是)一词,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首见于《尚书·洛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且《尚书·无逸》篇中的“允若时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