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农业大学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柳杉长卷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省洪雅县林业局四川省洪雅林场主要完成人周祖基孙国忠杨伟纪岷陈国全郭东力李梅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林业厅鉴定时间年月日成果水平国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自年起利用年时间在四川省开展了林业害虫柳杉长卷蛾的防治研究内容包括其生物学生态学虫情调查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等研究形成并已实施的关键技术如下第一天敌已经在严重受害区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为减轻其收到伤害严禁在严重危害区喷用任何化学农药第二为了防止卷叶
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柳杉长卷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省洪雅县林业局、四川省洪雅林场 主 要 完成人: 周祖基、孙国忠、杨伟、纪岷、陈国全、郭东力、李梅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鉴 定 时 间: 2006年4月28日 成 果 水 平: 国内先进 成 果 简 介: 该项目自2000年起利用4年时间在四川省开展了林业害虫柳杉长卷蛾的防治研究,内容包括其生物学、生态学、虫情调查、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等;研究形成并已实施的关键技术如下:
第一、天敌已经在严重受害区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为减轻其收到伤害,严禁在严重危害区喷用任何化学农药。
第二、为了防止卷叶蛾迅速扩散,可在受害区的边沿地带,适当喷洒化学药物杀灭正在取食的幼虫。
第三、即使检验梯地的控制效果,一旦出现天敌不能控制的局面,要立即采取其它措施。
作为成果评估,其项目的创新点如下:
一、于1999年首次报道柳杉长卷蛾在四川省分布,并随即在全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虫情调查。
二、对柳杉长卷蛾各个虫期的天敌进行了调研,首次发现其天敌中有蚜蝇(短角宽扁蚜蝇),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对蚜蝇寄生特性的试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生防技术的研究和成功应用。
三、至少在四川省内,这是首次以系统地利用当地多种自然天敌为主,辅以其它措施,对森林虫灾实施了有效控制的一个研究项目。
该项目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在洪雅县的研究示范还表明,其投入-产出比为1:27.7,经济效益明显。总体上,该项目成果在林业害虫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主 要 完成人: 马均、陶诗顺、刘代银、杨文钰、杨世民、刘基敏感、龚一鸿、王贺正、李平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6年5月12日 成 果 水 平: 国际领先 成 果 简 介: 1、该项目针对重穗型杂交稻研究其高产机理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其选题正确,试验设计先进,研究资料详实可靠,对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2、从株型配置、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重穗型杂交稻源、库、流特征,探明了重穗型杂交稻高库容、高光效、高转化的高产机理和理想株叶型指标,丰富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和育种理论。
3、根据重穗型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机理和适应性,通过规范化稀播育秧优化秧苗素质、本田合理稀植优化群体结构、后期氮肥有效调控优化籽粒同步灌浆,创造性地建立了重穗型杂交稻稀植优化栽培技术体系,研制了适应四川盆地条件的技术规程。
4、研创的重穗型杂交稻稀植优化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累计推广2750余万亩,增产稻谷10.62亿公斤,新增收益22.58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调控机理与应用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充市农业局、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主 要 完成人: 杨文钰、樊高琼、任万军、吴德芳、袁继超、陶永清、刘卫国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6年5月13日 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 成 果 简 介: 1、该项目针对四川气候生态特点和小麦生产中的前期弱苗、后期早衰等问题,利用小麦籽粒冠毛等对药粉的粘附作用,提出了烯效唑干拌种化控新技术,通过对烯效唑干拌种剂量与品种、播种密度、氮肥用量、播种期等多因子综合效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先进适用的干拌种应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简便易行,节省用药,减轻污染,增产5.2%-11.5%,产投比达到18.1。
2、该项目系统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机理,明确了烯效唑干拌种培育小麦壮苗的物质代谢特性和调控小麦分蘖成穗的激素生理,以及改善小麦生育后期源、库特性的机理,从而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形成源大库足的高产长相,最终提高产量。该项目还阐明了烯效唑干拌种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效果及内在机制。
3、该项目通过示范、培训等多种推广手段,促进了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1996-2005年在四川不同麦区的15个地市累计推广面积1600多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建鲤和鳖对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及其应用研究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 主 要 完成人: 周小秋、刘扬、林燕、冯琳、邝声耀、蔡景义 鉴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戏剧学院报2016年第5期总第283期2016年6月10日.doc
- 上海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装运设备技术要求-上海绿化和容.doc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2014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公告.doc
- 上海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表含可行性报告填写范本.doc
- 上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要求-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 上海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目录总则.doc
- 上海中医药大学-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oc
- 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课题-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doc
- 上派中学安全教育主题.doc
- 上饶医保局知识竞赛题2015版.doc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