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免疫学试验教程主编刘伯阳官杰姚淑娟副.doc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免疫学试验教程主编刘伯阳官杰姚淑娟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实验教程主编刘伯阳官杰姚淑娟副主编郭俊杰编者王琪王立方宋波孙艳孙艳影胡芳罗晓庆李波吴艳敏刘伯阳官杰张威张涛陈绍仁杜凤霞赵金红姚淑娟钱丽丽蒋丽艳郭俊杰薛目录微生物学部分实验一常见微生物标本制备常用染色方法及培养实验二球菌的分离培养及微生物学鉴定实验三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微生物学鉴定实验四厌氧菌实验五棒状杆菌属实验六需氧芽胞杆菌属实验七分枝杆菌属实验八真菌学实验九其他微生物实验十病毒学概述实验十一病毒的培养法实验十二腺病毒的分离实验十三病毒血清学试验实验十四肝炎病毒实验十五疱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实验教程 主编 刘伯阳、官杰、姚淑娟 副主编 郭俊杰 编者 王琪、王立方、宋波、孙艳、孙艳影、胡芳、罗晓庆、李波、吴艳敏、刘伯阳、官杰、张威、张涛、陈绍仁、杜凤霞、赵金红、姚淑娟、钱丽丽、蒋丽艳、郭俊杰、薛璟 目录 微生物学部分 实验一 常见微生物标本制备、常用染色方法及培养 实验二 球菌的分离培养及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三 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四 厌氧菌 实验五 棒状杆菌属 实验六 需氧芽胞杆菌属 实验七 分枝杆菌属 实验八 真 菌 学 实验九 其他微生物 实验十 病毒学概述 实验十一 病毒的培养法 实验十二 腺病毒的分离 实验十三 病毒血清学试验 实验十四 肝炎病毒 实验十五 疱疹病毒 实验十六 其他病毒 实验十七 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寄生虫学部分 第1部分 医学蠕虫 第1单元 线 虫 第2 单元 吸 虫 第2部分 医学原虫 第3部分 医学节肢动物 第1单元 昆虫纲 第2单元 蛛形纲 免疫学部分 第一单元 免疫细胞的检测 实验一 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实验三 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试验四 B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实验五 NK细胞活性测定 第二单元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六 凝集反应 实验七 沉淀反应 实验八 免疫电泳技术 实验九 血清补体测定及其参与实验 第三单元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十 免疫酶技术 实验十一 免疫荧光技术 实验十二 放射免疫测定法 第四单元 免疫病理及临床免疫 实验十三 超敏反应相关试验 实验十四 组织定型试验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检测 实验十五 白细胞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 实验十六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的检测 实验十七 白细胞介素-1生物学活性检测 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免疫学实验室是一个病原生物高度集中的场所,其实验对象大都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各种抗原抗体,有传染的危险。为了防止感染自身、污染环境以及扩散传播,要求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实验指导、书籍和文具带入后,应放在实验台下的抽屉里,其它个人物品如书包、衣物等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用嘴湿润铅笔或标签、以手抚摸头面部等等行为。 三、每项微生物学实验,都要坚持无菌操作,既要防止临床标本及纯培养物被污染,更要防止临床标本或纯培养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或污染环境。 四、用过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或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池内,亦不得将带菌液体倾入水槽。酒精灯不可互相点燃,以防发生意外。 五、若发生割破手指,菌液进入口、眼,或遇带菌材料破损,污染环境、物品等事故时,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进行预防处理。 六、不可擅自搬动示教、实验器材或室内设施。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如有损坏,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主动在破损物品登记本上登记,某些物品需按规定酌情赔偿。 七、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需培养的物品按要求放入温箱。 八、离开实验室前,应脱下实验服,在消毒液中将手浸泡5~10分钟,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方可离室。 九、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包括桌面、地面、实验设备等),然后关好水、电、门、窗,脱衣洗手后离室。 十、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特别是菌种)带出室外。 微生物学部分 实验一 常见微生物标本制备、常用染色方法及培养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2.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器材和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应根据其目的和要求不同,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映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在细菌形态学检查时,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以下简称显微镜)。显微镜的构造分光学和机械两大部分(图1-1)。 图1-1 显微镜结构 (1)光学系统 最重要的部件是接物镜和接目镜,它们构成放大与造象。另有照明装置。 ①接物镜:由多块透镜组成,其下端接近被检标本。接物镜一般有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它们安装在物镜转换器(回转板)上,各有一些标志,如低倍镜:10×0.25(10/0.25),10表示放大倍数,0.25表示数值孔(口)径(NA);高倍镜40×0.65(40/0.65);油镜100×1.25(100/1.25)。 ②接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其上刻有放大倍数功率5×、10×、15×等。为了便于指示物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