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东南大学
2017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进步奖)
?
1、项目名称: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
奖
4、项目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高速公路建设成网(1990-2010)、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2005- )两个显著的时代特征。由于高速铁路及公路跨线施工问题突出,设计理论体系软土转体承台设计方法异形转体结构控制方法过程施工控制等技术
项目组针对上述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紧密围绕超大吨位转体桥梁设计于施工技术,在原铁道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近30项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工程科技攻关项目支撑下,经产学研合作,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提出了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球铰设计的空间锥形面拉压杆模型新方法(Strut-and-Tie?Model,?STM),准确揭示了球铰的受力特征;构建了转体施工桥梁设计计算理论体系,解决了球铰设计参数确定难、计算依赖经验、无规范指导等难题,在国内近30座转体桥中得到直接应用。
(2)进行了多项转体施工建造技术创新:构建了少数量、大直径、长深度的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群桩基础设计新理念,研发了球铰安装与精准定位的施工新技术,突破了超大吨位转体桥梁在软基地区应用的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幅桥梁同步转体施工控制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双幅转体桥梁施工效率。
(3)针对异形桥(含大曲率曲线桥)转体施工过程中结构重心与球铰转动中心不重合的技术特征,建立了异形转体施工桥梁“基于重心迹线的预偏心施工控制新方法”,有效避免弯扭耦合效应所带来的施工风险,显著提升了施工安全性能。
(4)建立了转体施工桥梁悬臂端加速度与球铰转动弯矩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转动装置设计容许弯矩的悬臂端加速度预警阈值,在国内外首次形成了基于振动控制的大悬臂转体施工桥梁结构安全预警与评价的定量化方法。
项目发表论文(,)撰写成果于创造经济效益,转体施工桥梁记录,
东南大学:主持本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1、2有主要贡献,对创新点3、4有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对转体桥施工监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对创新点4有主要贡献。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对转体桥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并负责推广应用,对创新点1、3、4有贡献。
中铁大桥堪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对软基条件下的沪杭高铁上跨沪杭高速公路和石大铁路两座16800吨转体桥梁实施进行研究,对创新点1、2有贡献。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多座万吨级转体施工桥梁,对创新点1、2有贡献。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异形转体施工桥梁,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异形转体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对创新点3有贡献。
6、推广应用情况
进行了30余座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桥梁的示范推广应用。
7、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 奖 项 目 名 称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单位)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上海市铁路局
8、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列表说明: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授权或申请号、权利人、发明人
9、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王景全::教授
单位:东南大学
单位:东南大学
获奖励情况:
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7),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京福铁路客运专线责任公司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堪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单位:堪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姓名:::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单位: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工作单位:单位:
曾获奖励情况:
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