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 好男儿志在外交.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海龙 好男儿志在外交

吴海龙 好男儿志在外交采访在钓鱼台如画的景致中进行,座椅并没有面对面摆放,吴海龙要扭过脸才能与记者直视,吴海龙毫不在意,把这个扭脸的姿势一直保持了4个小时。正是这短短的4个小时,让记者走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风云,走近了一个赤诚的内蒙男儿。 做一个令对手尊敬的外交官 吴海龙做外交官已经33年了,从最初进入外交部时的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工农兵学员到现在的部长助理,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批文件,看电报,夜夜很晚才回家,衣物行李存单位,一拎箱子就可以出差的“外交官的生活方式”。女儿考高中时,他怕回家太晚影响女儿的睡眠,索性在外交部的宿舍里住了半年;处理朝核问题最紧要的时段,他二十几天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办公室已经成为他生命的核心,“所有的出差,我都是从办公室出发,一下飞机直接再回到办公室。哪怕再晚再累,我也要把案头积压的文件批完,电报看完才回家。”“国际形势千变万化,你必须随时准备出征。”工作上的勤奋努力,积累和沉淀,正是吴海龙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纵横驰骋的底气。 外交官的人生,一切同样要从最具体、最基础的事情做起。 1978年吴海龙毕业后,到外交部第一天的工作就包括翻译十几米长的外交电条。翻译工作本身倒不是最困难的,看着周围那些解放前毕业于燕京、圣约翰大学的精通外语、谙熟外交的老前辈,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敬畏之情,给工作平添了巨大的压力。当天夜晚,面对长长的电条,吴海龙总是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因为是平生第一次坐小汽车,进了外交部的大院,却手忙脚忙地开不了门、下不了车时的情景;回想起面对诸位年长的同事,自己都不知是该叫职位还是叫同志;回想起白天自己不停地剪报、记大事记,努力地辨认领导的改动以誊清文稿……夜阑人静,吴海龙悬了一整天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翻译、剪报、誊写、记大事记、写简报,这些不正是外交工作的基本功吗?在大学里盼了那么久,现在不正是在工作中学习、向前辈们学习的最好时机吗?只有自己争气,才能改变社会对工农兵学员的看法!想到这儿,原来有些紧张的吴海龙反到有些迫切地盼望新的一天早点到来了。原本的压力变成了动力,同事们发现,这个新来的23岁的内蒙小伙,无论做什么,无论工作到多晚,脸上总是带着笑意。 由于工作积极努力,1980年10月,吴海龙与外交部的高级翻译施燕华等一行5人被派往曼谷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以下简称“亚太经社会”)的临时笔译工作。经过3个月“海量翻译”的洗礼,他从富有经验的同事身上学到了许多翻译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也对亚太经社会这个当时亚太地区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1981年7月,吴海龙这个进入外交部不过三年的小伙子,就被派往曼谷做中国常驻亚太经社会“代表秘书”,而且一去就是6年。 这是吴海龙人生中关键的6年。由于中国的常驻代表由驻泰国大使兼任,总代表处的实际工作人员就是副代表和吴海龙两个人。前后共事过的两位副代表都是中国外交界的前辈名宿,年长吴海龙很多。6年间总代表处里总是一老一少,一个掌控方向,一个拳打脚踢,相得益彰。由于是多边经社组织,加之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有几十个来自国内各个部门的团组要来亚太经社会参加各种会议。吴海龙不只是要负责这些团组的接待,还要协调、交涉和参会,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此外每年还要牵线搭桥,为国内有关部门与亚太经社会安排十几个合作项目。新华社、人民日报驻曼谷的记者也非常喜欢外交部这个爱动笔的小伙子,希望吴海龙多写一点介绍联合国和亚太国家的文章。所有这一切,几乎把吴海龙这六年时间都占得满满当当。吴海龙则热情高涨,对每一件事都认真办理、每一个人都有求必应。六年下来,不论是国内有关部门的同仁,还是亚太经社会秘书处的官员,有事大家都习惯来找吴海龙。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处长的王光亚甚至开玩笑地称吴海龙是“曼谷一霸”。原来四年的任期已经被延长了两年,副代表钟述孔教授还是舍不得吴海龙回国。吴海龙的妻子不愿意了:结婚20多天丈夫就去了曼谷,此后六年二人只见过二次面!当吴海龙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任时,在曼谷联合国机构工作的外国以及华人官员和工作人员,七八十人自发地组织了欢送会,还赠给吴海龙一块纪念铜牌,上面写着:谨对你的为人和对亚太经社会所做的贡献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敬意。那一刻,吴海龙年轻的心被因外交工作而生的巨大幸福感充满了,他做了有生以来最长,也是最打动人心的一次即席演说,令在场的人无不为这位年轻人的激情和口才所折服。吴海龙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外交人生中,要奋力拼搏,有所作为。 要做一个好的外交官,先要做一个好人 6年曼谷的工作历练,使吴海龙成了外交部里多边外交领域的年轻骨干之一。回国后,吴海龙又回到国际司,工作得心应手,备受领导器重。而命运又是那样的垂顾于他。1988年新任的外交部长要物色一位秘书,吴海龙被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