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地交响曲——福宝古镇
山地交响曲——福宝古镇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福宝这一山地古镇就坐落在蒲江河与白色溪交汇处的山脊上。远远望去,座座明清风格的传统吊脚楼屋檐长伸;宽大的薄屋顶如鸿雁展翅,显得轻盈灵巧;白色的山墙鳞次栉比,随着山体的脉络而抬升、蜿蜒,错落有致,宛如天上宫阙。灰瓦、白墙、青石板铺就的天井,间有回龙桥、三宫八庙等古建筑掩映其中,古镇周围青山耸翠,河岸旁尽是榕影蕉风,活脱脱一处典型的山地传统聚落。
福宝是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而兴盛起来的,至今在古镇中仍能触摸到几个世纪前的移民文化,可算是“湖广填四川”的活标本。由于地处川黔贸易要道,加上自身物产丰富,到明末清初时福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取名“佛保场”。后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2米多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
生于“湖广填四川”
历史上四川大规模移民活动颇为频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灭巴、蜀二国之后。而对现今四川社会民俗影响最大的则要算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规模移民。自古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理应是一派良田千顷、人丁兴旺的盛世场景,可为何还需要外省人来“填”呢?原来明清间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达4年之久,随后吴三桂也血洗四川,加上官兵的祸害,前前后后约80年的血雨腥风过后,四川人口已极为稀少。福宝所在的大漕河流域更是狼嚎虎啸,白昼搏人,几百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幸存者仅50余户。在这一情况下,清政府便大力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殖,由于这些移民多来自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和福建等地,于是便有了“湖广填四川”之称。福宝便是在这一移民潮中诞生的。
福宝凭借自身优越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从南部和东部来的外乡移民在这里安家立业。民国《合江县志·食货》中这样描述福宝所在的南乡四区的物产:“产谷较鲜,颇宜于养;尤富竹木,竹种繁复而南竹为冠;香樟蔽日干霄,斧之为枋,削之为柱,析之为桷桴;富蒲江以达渝、涪、忠、丰,岁入巨万;乌桕结实累累,压取其脂,炼烛造胰;山高气寒冷,又宜于茶,时输出茶斤岁以数十万计”。此外还有棕丝、佛手、蚕丝、橄榄、荔枝和各类中药材。
同时,福宝地处蒲江河畔,从福宝以下可以通航直抵长江。这里是大漕河流域水运的起点,附近的山货都在此集中,福宝也自然成为物资集散地和运输中心。此外四川至贵州的陆路也经过福宝,往南翻过大娄山后可到遵义和贵阳。过去这是一条颇为重要的川黔交通线,福宝不仅是一个水路码头,同时也是川黔两省的物资交流中心。
我国传统农业地区的聚居地往往仅由一个姓氏的大家族占据,而福宝镇上杂姓聚居,有王、赵、杨、蒲、先、向、何等姓氏,这也反映出福宝鲜明的移民背景。在福宝唯一的一条正街——回龙街上开杂货铺的老板娘为我拿出了2004年重修的《王氏家谱》,其中记载道:先世住江西九江府麻柳河千秋榜,洪武年间,移居麻城县孝感乡,明初随大将军入川,住内江独鼓山,后乃徙合江县大漕支广睦庵居住。而《何氏族谱》亦记载明初迁徙到川东璧山,乾隆年间到合江大漕河地区,经历和王姓相似。
移民初来时,宗族势力和基层政府的组织力度都较薄弱,于是四川民间继承天地会的余绪开始自发产生了袍哥会。袍哥会不讲血缘关系,也不论地缘关系,只重江湖义气,形成了颇具四川特色的民间文化。袍哥会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偏居一隅的福宝也不例外。直到今天,福宝场上还居住着一些昔日的“袍哥”,当年移民闯江湖的故事依旧在他们身上延续。
山宫阙般的山地建筑
福宝古镇的选址一定是精心考量过的。古镇盘踞在一条叫明月山的山脊上,白色溪环抱着明月山的三面,将福宝也拱卫了起来。而福宝所在的明月山坐落于五座大山围成的盆地中,故有“五龙抱珠”之说。
回龙街是福宝唯一的主街,它自北向南一直占据着明月山的山脊最高处,纵穿整个古镇。回龙街全长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大的分支,但它在山脊上起伏跌宕,街道本身便有无尽的美感:跨过回龙桥便来到福宝的北端,回龙街在这里有几步平路,随后断断续续地上82级台阶便来到一个30多米长的小平坝,这也是小山岗的最高处,然后下46级台阶来到十字路口,从这里猛上48级陡峭的台阶到达鸡市巷后,再上22级台阶便来到了火神庙,为这一山地交响曲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回龙街两侧的建筑几乎全是“穿斗白粉墙,青瓦出檐长,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的四川民居,也许没有任何一种传统建筑比这种“吊脚楼”更适于福宝崎岖的地形和湿热的气候条件。长长的出檐不仅能将屋檐上滴落的雨水远远地挑离屋基,还能为窗户遮挡盛夏的烈日而不影响室内通风。由于明月山的山脊非常狭窄,房屋的开面在回龙街上,屋子后部便没有足够的平地来修建了,因此只好用木柱来支撑。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