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系统地理学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系统地理学专题`

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陈章(学号:201421191529)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应用概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子系统地理学;进展   分子系统地理学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种内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 。它融入了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系统发育学、统计学、行为学、古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精髓, 将种内水平上的微进化以及种和种上水平的大进化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分子系统地理学已成为国际上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近十几年来, 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本文就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应用概况及发展方向作简要叙述。 1.产生背景及概念 系统地理学( Phylogeography) 是研究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作为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地理学已不局限于解释现有种群的分布状况,而是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阐述其进化历程,分析区域类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从而重建生物区系的历史。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方法上的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 出现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系统地理学(Molecular phylogeography) 。 分子系统地理学(Molecular phylogeography)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线粒体DNA(mtDNA)的逐渐认识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成熟而开始酝酿发展。分子系统地理学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种内的系统地理格局(Phvlogeographic-parttern)的形成机制。它融入了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系统发育学、统计学、行为学、古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精髓,将种内水平上的微进化(Microevolution)和种及种上水平的大进化(Macroevolution)有机结合起来。 2.发展简史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 John charles Avise作为分子系统地理学的提出者。Avise等(1979)关于囊鼠(Geomys pinetis)地理种群间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mtDNA限制性酶切后的带型表明在囊鼠种内可以分成两个明显的种群,即东部种群与西部种群,它们的序列差异至少在3 %以上。此外,还进一步确定了这两个种群内部存在的数个单倍型以及这些单倍型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这个研究已被认为是分子系统地理学产生的雏型,从此,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Avise等(1987)根据他们实验室对多种动物种内群体间的mtDNA的研究结果,对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理论提出了如下3点假说: 1) 大多数物种都是由地理种群组成的,这些地理种群在系统树上都占有不同的分枝,这种系统分支的地理分隔格局可称为是系统地理种群结构(Phylogeographic population structure);2) 有一定系统地理种群结构的物种在其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发生过扩散,而且所占有的分布区不存在基因交流的障碍; 3)单系群(Monophyleticgroup)之间系统发育隔离较大,这是由于基因流的长期中断而引起的。这3点假说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系统地理学的内容。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首先,在实验技术方面,传统的RFLP由于工作量大、信息含量低、特异性不强等因素,逐渐被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DNA测序技术所取代(de Silva , 1993 ; Talbot , 1996) [4],其中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从微量的DNA模板中获得大量的拷贝,使DNA多态性分析更加精确,有助于系统地理学家广泛进行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在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子标记是mtDNA的D-loop基因(Taberlet , 1994 ; Wooding , 1997 ; Fermando , 2000) ,其它基因如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Talbot , 1996;Santucci,1998;Gubitz,2000) 、tRNA Pro和tRNA Thr (Talbot , 1996) 、tRNA-Ile和tRNA-Leu(Redenbach,1999)、12S rRNA(Brown,1998)16SrRNA(Johnson,1999;Avier,1999)、ATP8和NADH-5 (Johnson,1999)以及NADH-1 (Redenbach,1999)等近年来也得到应用;而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为叶绿体上的基因(Van Dijk , 1997 ;Schaal , 1998 ; Taberlet , 1998) 和编码核糖体蛋白的DNA。目前核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如微卫星也开始应用于系统地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