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卢沟桥的烽火 资料链接.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卢沟桥的烽火资料链接.docx5卢沟桥的烽火资料链接.docx

卢沟桥 又称芦沟桥。在丰台区卢沟桥镇永定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桥身全部都用白石,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面宽7.5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全桥的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部分,均使用腰铁固牢,用以加强石与石之间的拉联。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且还在每个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铁柱,以抗御春冰和洪水。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卫京都的拱极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 卢沟桥事变 也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炮。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保卫华北,援助抗日自卫战争,号召组织巩固的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国共两党在抵御外侮上亲密合作。7月9日,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并约定由国民党通讯社发表。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统治中心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受到严重威胁。9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与国民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国民党终于同意于9月22日由中央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7月15日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发表了蒋介石的谈话。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的谈话,宣布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使全中国形成了空前的抗日大团结。 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民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了敌后战场,对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起到了积极的支援。敌后战场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广大的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例链接: 《卢沟桥烽火》教学札记: /zdwxx_news/show.aspx?id=10377cid=11 《卢沟桥烽火》课文朗读: HYPERLINK /w31/play_album-aid-4956341_vid-NDM4NzE5MjA.html /w31/play_album-aid-4956341_vid-NDM4NzE5MjA.html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