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堤内坡导水出堤
抢护原则 堤外坡阻水入堤,堤内坡导水出堤,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为原则。 4、如堤身过陡产生的纵向裂缝,做帮坡,再翻填裂缝。 围井倒滤的做法 a:将漏洞出口附近的杂草、石渣等物清除干净,以免围井建成蓄水后,基础漏水。 b:围井不要做得太高、太大(一般直径和高度为1米左右),临水面用袋土叠砌,背水面填粘性土夯实,不使漏水。 c:围井分层填筑倒滤料,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最后填碎石,每层厚度0.2~0.3米,如漏洞涌水较凶,为了杀水势,可先填瓜米石或卵石,甚至小块石,按先填粗骨料,后填细骨料的要求进行填料,然后再按先填细骨料,后填粗骨料的要求进行填料。滤料总厚度,以0.6~0.8米左右为宜(特殊情况例外) d:倒滤井建成后,经过考验如继续冒浑水,未达到预期效果,可将填料表层的粗骨料清除掉,按上述级配要求重新实施。 e:倒滤井做好后,加强观察防守,发现险情变化,及时加固处理。 ②倒滤堆 如果漏洞水量冲力不大,即可直接在出水洞口(不做围井)放倒滤材料。具体做法:先清基,把松软土和泥挖去,深约0.2米,直径0.5-1.0米,在坑内先放一层粗砂,后放瓜米石,再放卵石,每层厚约0.2米,上层要盖住下层,流出清水不带泥砂就成功了。 ③抽槽截断 抽槽翻筑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一般在抢险时不宜采用。 2、抢护清水漏洞的方法 (1)小清水漏洞,流量小且慢,又不带土粒和砂料,可加强观察,一旦发生变化,立即反滤处理 (2)大清水漏洞,流量大,流速快,要同抢护浑水漏洞一样做围井倒滤缓流,以防险情恶化。 (3)清水漏洞群要采用粘土外帮阻渗。 四、跌窝处理 险情说明:由于堤身有隐患或质量太差,汛期受水浸泡后抗剪强度减弱,堤顶或内外坡局部地方发生突然塌陷,形成方圆不等,大小深度不一的凹坑,叫做跌窝。 原因分析:1、白蚁、鼠、獾等洞穴,汛期受水浸泡后,形成跌窝。2、修堤质量太差,回填不密实,土块架空,堤身受水后,局部塌陷,形成跌窝。 3、堤内隐患未彻底清除,(如过去抢险用材料未清除干净或腐烂,形成空洞),受水后塌陷。4、抢护原则:跌窝是局部塌陷,为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翻填,如果是伴随漏洞而发生,就要配合漏洞险情处理。 抢护方法:1、堤身发生跌窝,没有伴随漏洞的,将坑内松土清除,用粘土填实还原即可。 2、跌窝发生堤内坡漏洞出口处,堤外面有漏洞口直通跌窝,应配合抢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同时再将跌窝内的松土清除,回填粘土夯实。 3、跌窝发生在堤外坡水下部分,堤内有漏洞出口的,可用袋土、棉絮、油布等将跌窝填实盖严,再加做粘土外邦闭气,同时堤内漏洞出口要做倒滤井。 4、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或外坡上,要翻筑前应加做足够的粘土外邦,或袋土围堰,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开挖后应先清除隐患,有漏洞而且继续流水应将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实。 五、抢护堤身裂缝 险情说明:堤顶或堤坡发生裂缝,裂缝与堤线大体垂直的叫做横裂缝,与堤线大致平行或成弧形的,叫做纵裂缝。 原因分析:造成堤身裂缝的原因很多。横断堤身的裂缝多半是由于修堤时两段接头不好,夯压不实而造成的。纵向裂缝有的是因背河堤脚附近有坑塘或部分堤基沉陷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堤坡过陡河水降落过快造成的,有的是加修内外帮时,新老土结合不好,沉陷造成的,另外还有因堤身有隐患在堤面或堤内发生局部沉陷而出现裂缝,还有因粘性土壤干燥收缩,堤身表面产生龟裂。 * 长江堤防汛期 一般性险情的抢护 一、散浸的处理 险情说明: 在汛期水位高的时候,河水通过堤身土壤的空隙,从堤内坡下部或内坡脚附近渗出,造成堤湿润发软,甚至发生浸润水流,这种险情叫做散浸。 造成堤身散浸的原因: 1、堤身单薄、内坡过陡; 2、堤身土质砂重,透水性强; 3、修堤质量差。如踩层厚、土块大,碾压不实,接头牙口处理不好; 4、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缩短了渗径。抬高了浸润线(即:干湿分界线)而形成的。 抢护方法:看散浸发生的原因和严重程度,确定抢护方法 1、导渗明沟 水位继续上帐,堤身发生散浸且有发展趋势,应立即在堤内坡开明沟导渗,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降低浸润线,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以稳定险情。具体做法:从内坡散浸部位稍上一点的地方起,到堤脚以外止,从下向上顺堤开挖一些连续“Y”字形导渗明沟(图2)。沟的间距3-5米,沟深0.4-0.8米,沟宽0.3-0.5米,沟的断面一般上宽下窄,散浸严重段,沟可以挖深些密些,沟尾要接堤脚排水沟,使渗水散流现去。 2、导滤沟。如果开明沟后,沟内渗水大,流速快,挟带土粒,边坡坍塌,就应在明沟内放导滤材料。以保证流水不流土。导滤材料有两大类:一种是砂石料,一种是梢、秸料。用砂石导滤材料,一般要铺垫三层:下层铺粗砂,中层铺瓜米石,上层铺卵石,每层厚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