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劳动力迁移,促进城乡一体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快农村劳动力迁移,促进城乡一体化

* * *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城乡一体化 都阳、高文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2011.3 目录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展和意义 二、广东的案例: 发育有效率、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转移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建议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展和意义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历程 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可以解释中国16%的GDP增长(世界银行,1997) 对GDP增长贡献为20.23%(蔡昉,王德文,1999) 增加农民收入 月工资收入提高51.23%(IPLE,2007) 人均年寄带款4522元,全国5128亿(王小鲁,2004) 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下降到10% 城市化率2009年达到46.59% 城市居民中,2000年40.3%、2005年46.8%是农业户口 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完善 工资差距缩小 就业和社会保障逐步一体化 外出打工总收入加速增长 资料来源:蔡昉(2010) 农村劳动力仍需要加快转移 中国农业就业比重和农业产值比重的失衡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数据2008》,国家统计局网站:/tjsj/qtsj/gjsj/2008/。 中国和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比较(2007年) 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不同的估计差别很大 有估计2000年1.7亿,2005年1.3亿,2007年1亿(刘建进,2007) 有研究认为,在2004年时就只有4600万了(王检贵、丁守海,2005) 真正能够容易迁移出来的,大概只有5000万人(蔡昉、王美艳,2007) 总之,剩余劳动力数量仍很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远未完成。 二、广东的案例研究 ——发育有效率、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转移 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都阳(2009) 广东分部门的就业状况 农村劳动力六成已转移 2007年分区域的劳动力配置(%) 资料来源:都阳(2009) 劳动力市场收入已在农户收入中占支配地位 2007年广东各地区农户收入来源 资料来源:都阳(2009) 劳动力转移就业,缩小收入差距 2007年收入不平等以及劳动收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都阳(2009) 广东是否还有剩余劳动力 资料来源:都阳(2009) 实现流动和灵活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户籍的限制 尽管广东已经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该制度仍然对劳动力流动产生阻碍作用。 劳动合同法的挑战 要求企业承担社会保障的投入,也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农民工离开工作地时,难以转移社会保障帐户。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只是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却不会显著改善雇员的福利。 最低工资上涨 尽管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广东吸引更多的农民工,但可能制约低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尚未完成 但农村劳动力已不再是“无限供给” 自2004年以来东部地区持续的“民工荒” 部分农民工输出地也出现“民工荒” 农民工工资的较快增长(蔡昉,2010)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新增劳动人口 2001 31304 86776 9023 1091 2002 30588 88153 9298 1378 2003 29930 89479 9538 1325 2004 29344 90738 9737 1260 2005 28769 91947 9940 1208 2006 28122 93196 10157 1249 2007 27759 94152 10369 956 2008 27460 95072 10547 920 2009 27169 95957 10756 885 2010 26921 96778 10998 821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动趋势 劳动力供给已经不足 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转移 通过提高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流动 公共就业服务如就业信息发布等 专项就业促进工程等 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迁移 第一,先降低获得户口的门槛,鼓励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为城市经济做贡献 第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最根本内容是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福利因素。 第三,加强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政府政策导向等方面。 改善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能仅仅如当前的半截子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市民化、一体化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脆弱性,对社会保护提出特别要求 社会保险账户的区域间可转移性 谢谢! * *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