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卓 高原上永不枯竭甘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昂卓 高原上永不枯竭甘露

昂卓 高原上永不枯竭甘露经文“树起幡幢”为建寺传扬佛法、普度众生之意。16世纪末,高僧达仓大师前往拉萨朝圣至一座小山丘时,正好念到此句经文。朝圣结束,归途中,念到“树起幡幢”,又恰逢来时所遇山丘。高僧遂将盛满甘露的头骨埋在山丘下,并且发愿,若来年甘露未干,便随缘欢喜,建寺于此,供养有德长老,恩泽十方众生。次年,甘露汩汩而出。达仓法师满欢喜,于此处修建扎西岗寺。 扎西岗寺位于阿里地区,距离阿里首府狮泉河镇近60公里。400多年前盛放甘露的头骨在地理上已经杳无踪迹,只存于诸多信徒心中。但村民白玛康卓说:即使扎西岗寺的甘露枯了,昂卓的恩情也不会枯竭。” 昂卓,出生于高僧达仓因缘际会建造的扎西岗寺所在的扎西岗乡,现年52岁,职业是一名赤脚医生。 扎西岗寺旁的赤脚医生 在昂卓小的时候,看到周围群众看病困难,便立志从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辍学在家,但心愿未改。1974年,15岁的昂卓参加了噶尔县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班。机会难得,她聪明,又肯努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昂卓便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掌握了很多治病的技能。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更多的才干还是在实践中慢慢增长,但对于昂卓来说,终于能实现心愿,成为一名医生,帮助生病的村民。这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昂卓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医生,很多村民都是她救活的。她几十年来为我们做的好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村民白玛康卓接着告诉我们。 对于昂卓来说,仍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她发自内心的热爱着这份工作。当听到有人把她比喻成扎西岗寺的甘露时,这个爽朗的赤脚医生笑着说:“这是党的恩情,应该说党恩似水。佛教里讲不舍众生,不住涅?。共产党都做到了。过去我们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很多群众生病,没钱看,也没地方看,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只好躺在床上听天由命,就耽误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农牧区看病就医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 从1998年开始,阿里地区推行农牧区医疗制度改革,建立起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筹资合作医疗制度――由国家出大头,集体筹集一部分,个人适当缴纳少部分;对五保户和特困户,由国家进行特殊补助,看病不用交一分钱,避免了这部分群众因生活困难,生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现象。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得到了阿里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支持。截至目前,阿里地区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率达到99%。 过去无医无药,贫穷多苦的现象终于有了很大的改观,这让从事了三十几年赤脚医生工作的昂卓十分欣慰。作为亲身经历者,她的喜悦和感慨,都化作了春风细雨的坚持。 在乡村医生培训班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之后,昂卓回到了扎西岗乡。她先是购置了一些常用的医疗器材和药品,然后便开始边实践边摸索。 只有心中燃烧着对百姓发自真心的感情的人,才能切实体会到他们的苦乐,才能不顾一切的为他们的健康殚精竭虑。昂卓是乡亲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孩子,从一个不太让人信任的15岁的小姑娘,到被称赞为村里的救命门巴(藏语意为医生),其中的感受,昂卓苦乐自知。 昂卓的丈夫是她的义务司机,经常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带昂卓出去出诊。村民们都住得很分散,交通条件不便利,很多病人都只能在家里等着治病。昂卓除了背着药箱,亲自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之外,还经常让生活困难的病人或者残疾人、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以方便治疗。她精心照料,直到康复。免医药费更是惯常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村里都建起了医务室,我都会固定时间出诊。但是经常会遇到很多的紧急情况,就得灵活处理。有的时候,还要跟着病人去地区医院,他们的家人可能不知道该怎么护理,我在,他们就放心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她出诊次数超过10万次,治愈群众近8万人次,自己补贴药品费用3万余元。 鲁玛村的妇女主任 1976年,昂卓当选为鲁玛村妇女主任。当时,她暗许心愿,一定要带领村里的妇女姐妹们共同致富。 单纯行医一职,已经足以让昂卓精力透支,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要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共同致富,真正成为半边天。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践起来何其艰难,昂卓知道前面有千辛万苦,也硬着头皮,带着姐妹们往前冲。 昂卓进行了很多次的探索。1982年,改革之初,昂卓便用自己的手工编织技术,开办了一个手工艺编织技术培训班。虽然在场地、工具、染料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她。培训班需要的厂房,是昂卓带着全村的妇女们打土坯自己盖出来的,培训所需要的材料,是她自己掏钱买的,甚至工具,也是她自费请工匠来做。 姐妹们都掌握了一门谋生的技术,但昂卓却病倒了。家里的钱,也都被她用来办培训班,甚至原先给孩子预留的学费,也都搭了进去。 昂卓不觉得后悔。 创办培训班难,经费、精力都有巨大的消耗,但难处不仅仅在此,难在坚持。最开始创办培训班时,很多村民并不理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