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失之根源
浅议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失之根源【摘要】作文创新能力,是中学生作文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而现代的中学生大都缺失这一关键能力。本文从调查与分析的角度释其缘由如下:1. 传统文化影响;2. 创新能力薄弱;3. 信息积累贫乏;4. 指导思想偏颇;5. 命题脱离实际。
【关 键 词】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失;根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48-0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禁锢学生的灵性思维和创造活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训练,非但没有写出一手内容充实、语言丰富、感情真挚、个性飞扬的好文章,反而被一系列或隐或显的苛刻要求逼进一条狭窄不堪的死胡同。
学生惧怕作文,厌写作文。据调查,500名中学生中喜欢作文的35人,占总人数的7%;不喜欢也不算讨厌的149人,占总人数的29.8%;讨厌作文的316人,占总人数的63.2%。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如同让病人喝下一杯苦药,迫不得己又无可奈何。
创作思维僵化,缺乏个性。我们的很多学生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有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们多年来“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学生在作文时,不仅选材似曾相识,而且语言也如出一辙,更兼思维空间狭隘、思维流向单一,使词语的组装不如大千世界那样鲜活灵动。学生己习惯于用“公众话语”去说话,也就难免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了。
作文感情虚假,“人”“文”分离。长期以来,“立意要高”成为衡量作文高下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这里固然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立意的高否,在语文界总是与“政治性”、“思想性”划上了等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文教学所提倡的写“真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就无法实现。然而,作文总要写,考分总要得,于是有的就搬套范文,有的就虚构生活,有的干脆胡编乱造,甚至不惜以爹死娘亡来换取阅卷老师同情的眼泪,而文章的灵性和生气都荡然无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作文教学如此馗尬的局面呢?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开发并超越人类自身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许多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族的精英。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不适时宜的文化观念与习俗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如中庸之道:即取法于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是儒文化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这种中庸哲学导致人们怕冒尖、随大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从根本上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动机。还有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所谓“虚静无为”、“随遇而安”、“听天由命”、“激流勇退”等,这种淡漠的观念遮蔽了人们的创新意识。
2. 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多种因素,在这里笔者着重谈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体。具体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互补;是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交融。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多运用集中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式,使学生思维缺少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和敏感性,造成思维僵化,使写作处于一种麻木状态。
3. 信息积累贫乏。“写作,是人类运用文字、符号进行记录、交流、传播信息的语言活动。”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写作过程,这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完整的动态过程,是由物到意又由意到言的复杂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积累,也可以说素材积累或信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素材丰富与否,是决定作品优劣的重要条件。而素材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积累,二是间接积累。而我们的学生写作文之所以没有创意,恰恰是因为阻塞了这两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先来说直接积累。直接积累是创作主体“以整个身心亲自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观察与体验、感受与理解、触发与捕捉等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单调乏味的生活使他们不屑于观察定型的、熟悉的事物,而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往往又不会观察,他们的所谓观察,仅仅是“看”,而没有启动思维、融进情感去体验、感受和理解事物。加之,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双亲的过分照料又使他们避开了许多艰辛的生活锻炼,久而久之,他们参与实践、观察社会的能力逐渐萎缩,致使本来就阅历少、知识浅的学生更加孤陋寡闻了。这种狭隘的生活领域、稀薄的人生感受又怎能激发他们作文的情思、写出鲜活的文章来!对于获取素材的第二种途径——间接积累,即“借助前人或同时代人撰写的书籍和口述来积累素材”,学生也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ord完整版)10kV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养老院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沙利文】全球及中国生物试剂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果转化合同8篇.docx VIP
- 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法律(法学)专业论文.docx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附答案解析.doc VIP
- 《GB/T 20882.3-2021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3部分: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pdf
-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典型例题解析.docx VIP
-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