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猪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猪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病原是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该病被我国定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该病对生猪养殖具有很大影响,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疫病,给生猪养殖场户造成很大损失。加强对生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是每个养殖场户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详细阐述生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仅供大家在养殖实践中参考。 一、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属人畜共患病,猪、马属动物、牛、羊、鸡、兔以及一些水生动物均有易感性,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感染面广,威胁大。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经常存在于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染疫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器官、内脏等均有病原菌存在。其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主要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失的皮肤黏膜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末和夏秋季多发;多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一般地区多呈点状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二、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7天左右。临床上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类型和淋巴结脓肿型四个类型。 败血型:败血型按照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发病急、病程短,呼吸急促、一般为1天,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43℃;急性型表现突然发生,体温升温到40~43℃,多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困难,鼻镜干燥,鼻腔流出脓性、浆液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下、耳廓、腹下及四肢末端呈紫色,有出血点,病程2~3天;慢性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 脑膜类型:该型多见于仔猪,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抽搐、转圈,倒地后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最后衰竭而死。 关节类型:该型多由败血型、脑膜炎型转化而来,表现关节肿胀粗大、跛行、行走困难。 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肿胀为特征。 2.主要病理变化 该病的表现型不一样,其病理变化也不同。败血型剖检可见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出血,肺充血肿胀,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1~3培,黑暗红色,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脑组织切面有点出血;关节炎型在关节腔内可见黄色胶冻样、纤维素型及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型剖检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型渗出物,淋巴结脓肿。 三、发病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生猪引种时检疫不当、运输途中或引种场为疫区,生猪来源不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人作为易感动物和中间宿主也可能传染本病。 环境因素。养殖圈舍不卫生、拥挤、通风不良、大幅降温以及差距2周龄以上的猪流动混养也极易造成生猪感染发病,养殖场户之间相距相近、且管理不当容易造成交叉传染,因该病易感动物较多,其他动物如在生猪养殖场饲养,也能诱发该病。 饲养管理因素。生猪饲养不规范、营养水平差、抗病能力低等能诱发链球菌病;对粪污、病死猪(其他动物)和运输工具处置不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场内和圈舍不能定期消毒或者消毒不严格、使用药物不当,配比错误等因素可使病原体散发、传播,从而诱发生猪发病。 配种因素。自然交配的种公猪带菌和人工授精的冻精带菌都可传播给母猪,从而使母猪、仔猪发生链球菌病,母猪带菌可直接传播给仔猪,诱使仔猪发病。 免疫因素。免疫方法不当、疫苗失效或过期等都达不到免疫效果,一旦条件适宜,生猪仍然发病,这就给人们造成了“免疫后不会发病”的错误观点。 诱发因素。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链球菌等病的混合感染。 四、综合防治措施 1.预防治疗措施 一是链球菌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如发生死亡,应按照二类动物疫病处置规范严格处置,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控制疫情发展蔓延,对死亡猪进行焚烧深埋,场区内及其饲喂工具用2~5%火碱溶液或10%生石灰乳彻底消毒。二是对患病猪或可疑猪立即隔离,按照7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贝尼尔,每天一次,同时混合使用油乳剂青霉素300~400万单位/头,连用2~3天;对于轻症者或者预防用药时,可使用土梅毒粉,莫维欣、银翘散、妙立素等药物添加饲料中,土霉素用量每吨饲料1500克,莫维欣用量每吨饲料500克,连喂7天。在治疗时,呈然链球菌对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药物敏感,但也不可滥用或多用,以免造成二重感染和产生抗药性。三是认真做好免疫接种。现在使用的猪链球菌病疫苗主要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一般妊娠母猪产前25~30天免疫。仔猪断奶后7天免疫,在使用疫苗免疫时,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仔细查看是否在有效期内,要采用正确的免疫方法进行免疫。 2.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一是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效降低感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