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伟大马克思主义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瞿秋白 伟大马克思主义者

瞿秋白 伟大马克思主义者“谋主” 1918年冬,北京。 尽管瞿秋白爱去北大蹭胡适的课,但因无钱考北大,最终读了不要学费还包工作的俄文专修馆。 彼时,报纸上天天都是军阀横行、国家破碎的新闻,瞿秋白苦闷地赋诗,“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历史并未给瞿秋白太多时间彷徨,五四运动爆发了。 “少年老成”、“辩才出众”的瞿秋白被俄文专修馆的学生公推为学生代表、作为“谋主”参加了北京学联,他率领同学参加了当日天安门示威游行,参与火烧赵家楼。 北京的学生实行总罢课后,大规模地开展演讲,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瞿秋白带领同学,在北京街头谈“爱国”、讲“青岛问题”、说“国民自决”,被演讲吸引来的市民,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听到气愤处痛哭流涕。 北洋政府下令镇压学生运动,瞿秋白和学生领袖们只好在夜间开会,开会前悄悄地零散地溜进会场,散会后又分散着悄然离去。 各个学校附近,都有一些特务伪装成小贩、车夫、鞋匠,夜间埋伏在隐蔽的角落里,出其不意地喊学生的名字,只要学生下意识地答应,就会被秘密逮捕。 一次,瞿秋白被一个特务盯梢,他上电动车,特务也上电动车;他坐人力车,特务也坐人力车跟上;最终转弯抹角绕了好几圈,才终于把特务甩掉。为了不被特务破坏,此后瞿秋白和同学们出校活动,不得不结伴同行。 6月初,北京学生演讲进入高潮,北洋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驱散集会者,瞿秋白和成百上千名学生被捕。直到上海各界罢课、罢市、罢工支持北京学生,北洋政府才被迫释放全部学生。 首译国际歌 1920年初,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应北京《晨报》聘请,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堂兄瞿纯白认为其“自驱绝地”,瞿秋白说,“我却不是为生乃是为死而走,论点根本不同,也就不肯屈从。”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告别送行的亲朋好友,登上了火车,经过3个月的艰辛,于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为了便于工作,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俄文名字“维克多尔#8226;斯特拉霍夫”(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 在苏俄两年时间里,瞿秋白做了大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作,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告诉中国人民,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心海中的灯塔”。 赴俄考察的革命实践,大量经典著作的阅读,使瞿秋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向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转变。 1921年5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年秋天,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陈独秀请他回国工作,瞿秋白也觉得研究社会哲学的理论如此之久,而现实的社会生活只有俄国历史及现今的环境。于是决定回国,直接参加国内的革命实践。 为了更好地传播共产主义,1923年2月,瞿秋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3年,在北京家中,瞿秋白坐在风琴前,对着一首曲谱一边弹唱,一边斟酌着修改歌词,直至顺口易唱到自己满意为止。6月15日,《新青年》刊载了这首歌的歌词配曲谱,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国际歌》中文歌词。 法文单词“国际”如果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而音节有八拍,不易唱好。瞿秋白再三斟酌,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他在译辞附言中解释,“各国都有译本,而歌时则声调相同,真是异语同声。” 1933年底,瞿秋白被派往中央苏区任执委会委员。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被捕。后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关押在蒋介石嫡系、宋希濂的36师师部。 6月2日,蒋介石密令枪决瞿秋白。军统、中统轮番派人劝降,刑期一推再推。 6月17日,前往刑场的路上,放声用俄语高唱《国际歌》。 行至罗汉岭一处绿地,瞿秋白笑着点头,“此地甚好!”临刑前他要求,不能屈膝跪着死。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