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docVIP

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私人银行业务是向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客户提供的高端金融服务,随着近年中国富裕阶层的迅速扩大,此项业务显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对中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劣和发展模式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68-02 1 私人银行的定义和特点 学者Lyn Bicker(1996)曾定义私人银行为“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在Wikipedia百科中,私人银行主要是为客户管理资产,规划投资,以及提供客户所需的特殊服务。“私人银行”中的“私人”,主要指通过资产合理配置,最大限度降低纳税人税负,离岸银行账户可以实现上述目标;“私人”还暗含私人股权,私人银行客户可以获得购买社会公众难以在股票市场上买到的公司股份或特殊的IPO的机会。 通俗地讲,它是由专家团队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并由专职的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而,实际上私人银行业务超越了简单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趋近于混业经营。 不单是传统的零售银行的个人信用、按揭等业务,还包括衍生理财产品、离岸基金、保险规划、税务筹划、财产信托,乃至包括客户的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诸多产品和服务。进入门槛高、服务个性化、服务私密性和业务批发性是私人银行业务基本的特点。 2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和SWOT分析2006年3月28日,随着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大陆首家私人银行部的开业,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等相继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中国银行设立私人银行部,门槛最低为100万美金。随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也相继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财富的积累,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围绕商业银行展开,并未积极调动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公司的辅助和配合。且网点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和江浙等发达城市,针对富裕人群,但除了交通银行的门槛为200万元人民币外,其余中资私人银行准入门槛均在100万美元以上。 针对当前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做以下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1)本土优势。中资银行与客户的文化价值观更接近,对客户理财特点、偏好及需求把握,是外资银行无法企及的。 (2)网点优势。中资银行兼具网络和渠道双重优势,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客户信息丰富,在市场广度和深度上有着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 (3)客户资源。中资银行拥有在本土市场上长期培育的大量优质客户关系,不乏高端富裕人士在创业初就与之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4)信誉保障。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行,某种程度上被视为隐含着国家信用,可信任程度高。即便发生信用危机,也会被银监会接管,同时商行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 (5)管理经验。中资银行在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上的经验积累,奠定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资银行体现的稳健性和抗风险性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2.2 弱势(weakness) (1)经营模式。很多中资银行照搬西方私人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脱离国内市场,且大多银行选择将私人银行挂钩于零售银行业务,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2)业务产品。中资银行受产品创新能力和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品种单调,银行间模仿下同质化高。过于标准化的产品,甚至是普通理财产品的升级版,无法适应高端客户的需求。 (3)服务水平。中资总分行双线管理存在着流程拖沓、决策机制不透明等弊端,在金融服务上不够独立和灵活。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过分依赖固定的柜台服务。 (4)人才稀缺。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目前多是从原有的贵宾理财服务团队中选拔而来,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兼具,以及多领域的高端复合金融人才尚匮乏。 (5)领域保守。中资银行对于离岸资金的管理、经验以及产品都不及外资银行。且外资银行在海外的网点较多,对于留学生和移民是更佳的选择。 2.3 机遇(opportunity) (1)金融中心。金融危机后,中国高端富裕人群纷纷将外资私人银行业务转至中资金融机构。未来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亦给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广阔的前景。 (2)市场潜力。《2009中国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