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应用文史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场作文如何应用文史材料

考场作文如何应用文史材料近几年高考中,许多考生在文章中努力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获得阅卷老师的充分肯定。但也有一些同学的文章,思想贫乏,缺乏时代精神。他们以复述历史为能事,以罗列事例为时尚,用华而不实的外表掩盖内容的空虚,表面上热热闹闹,很有文学修养,实际上空空如也,令人生厌,这样的文章其实是难以获得高分的。 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文史材料,以提高文章的品位呢? 一、内外并重,突出人文精神的宣示。 文学修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沉积和各种文学活动熏陶的综合产物,不仅包括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知识性了解,还包括作品的人文精神在自己思想上的内化。知识性了解是文学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化了的人文精神才是文学修养的思想内核。在应试作文中,只有内外并重,既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文学知识的丰富,又突出人文精神的展示,才有可能写出思想丰厚的佳作。请看下面的片段: 父辈们没有多少文化,乐天知命,很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命运把他们安排在哪里,他们就会在那里扎根生长。而你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和“迅哥”一起读书,“迅哥”远走高飞了,你却无法走出“鲁镇”,胸藏“迅哥”之志,身在“闰土”之乡,一心想成为地面上艳丽的花,却无法摆脱根的命运,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想起《红楼梦》里“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诗句,你或许就是“心比天高”的晴雯,但是,晴雯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不是艳丽的花而悲苦过。生命是多彩的,价值是多元的。我们指责乐天知命是宿命论的消极无为,但也不应当忽视其淡定平和的智慧;我们肯定“知不可而为”的执着,但也不应当否定其堂吉诃德式的愚昧;我们欣赏花的艳丽芬芳,但也不应当无视根的朴实无华。 ――《根和花的辩证法》 作者以书信的形式与表哥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句句入心。文章的成功,与其说是作者文学知识的丰富,不如说是作者人文思想的丰厚。这几段文字虽然或明或暗地涉及了《故乡》、《红楼梦》、《堂吉诃德》等文学作品,但打动读者的不是文学知识本身,而是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人生的感知和领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智者,而不是无所不知的知者。如果将应试作文看作是自我才华的展示,那么,要展示的不仅是一般的文学知识,更要展示从文学作品里汲取的、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越丰厚,文章就越有思想穿透力。 二、古今对接,注重现实意义的阐发。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要写出大气的文章,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但是,一些同学不关注现实,不体验生活,不思考人生,故纸堆里讨生活,在作文里大量堆砌古人的事例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这样的文章是不能成为上乘之作的。请看一篇文章的两个片段: 她们本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少女,忽然组织了一个海棠诗社,一个个都起了个别致的雅号,李纨自称“稻香老农”,探春自称“蕉下客”,黛玉和宝钗被封为“潇湘妃子”和“ 蘅芜君”。她们定期活动,风雨无阻,写下了一篇篇美丽的诗作,或华丽、或精巧、或大气、或纤伤,篇篇都是她们内心的诉说。哪像我们,全不肯用灵性的抒发来点缀生命。我们也曾组织过文学社,但高考的重压逼着我们自行解散。我们也写作文,但那是带着镣铐跳舞,论点、论据、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严格按照规范的模式填空。 桃花开了,黛玉肩挑自制的花锄,锄上带着经过精心绣好的锦囊,手提花帚,一步步慢慢移向花冢,口里吟唱着美丽的诗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一个多么诗意的举动。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会有这样的举动。我们没有闲情逸致,我们只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一个女孩子考试考砸了,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跳楼自杀了,自杀前,她订正试卷直至临晨两点。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意。 ――《大观园里的诗意》 大观园离我们那么遥远,但是读这篇文章我们感到庄重而亲切,原因就在于作者既能走进文学的殿堂,又能跳出故纸堆,实现古今对接,以古证今。这篇文章的成功告诉我们,考场作文要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必须处理好典籍与现实的关系,始于典籍,终于现实,注重典籍的现实意义的阐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 三、标本共治,强化思想力度的生成。 表达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所谓真情,应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肤浅的、敷衍的、做作的。但是一些同学借用文学史料表达思想情感的时候,滥用对偶,强凑排比,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大搞文字游戏和文体魔方,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文风。请看例子: 贾雨村这一怒,让我想起包拯,想起况钟,想起那些秉公执法、为民伸冤的官员形象。面对倚官仗势、为害乡里的人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