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释IJ)2008年第2期
C…NESEMUSIC
。桑德诺瓦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树立“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的基
本理念。对于“品相”杰出、“血统”正宗、“转型”适时的品种,应尽吾所为而为之;对于那些在社
会发展中“转型扬弃”或丧失“民俗根基”的品种,应适当有意不为之。而对于那些根本不具备
“可比因素”的各类赛事,应理智对待谨慎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既需“海外舶来”
的理论关照,也需“中国化”的理性实践,切忌“放卫星”式的大拨哄,也忌附庸风雅的从众心理
作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唐僧肉”,也不宜成“鸡肋”。应提倡并鼓励其成为“西部
大开发”、“文化大繁荣”或“文化产业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应提倡并鼓励理论与实践互得益
彰的创新思维。“禁变”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种好的理论,更不是唯一的
选择;“阉割”、“嫁接”或“动手”的势头虽不宜提倡,但也应理性相待。总之,本文认为,尊重音
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本身就是一种适时、科学、求实的保护。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遗;“有所为”;“有所不为”;基本理念;实践方法;建议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61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08)02-0029-10
引语 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音乐类非物遗)为数众多。⑦这一是说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世界文明音乐历来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联。二是说明音乐在“非
化和自然遗产,于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 物遗”体系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首次 众所周知,中国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和源远流长的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①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文明,积淀了丰厚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中
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
界遗产委员会成员。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
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⑦此举对文化的认定和 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人类文化多样性与创造性的保护具有着重要意义。 要意义。”④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中国与世
笔者注意到,在中国政府目前所公布的众多“口头与非 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文化遗产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严
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物遗)项目中,“音乐类非物质 峻考验:有的急剧消逝、有的步入濒亡边缘。咽此,如何处理
收稿日期:2008—04—12
作者简介:桑德诺瓦(汉名:和云峰1960-),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民族音乐学者,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文联民协
坤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画除怅;桑德诺瓦工作
室项目主持^。
·29·
中国音乐(季刊)2008年第2期
好“非物遗”,尤其是对“音乐类非物遗”的抢救、保护、传承、 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音乐,例如侗族的大歌、白族的
弘扬、挖掘、开发等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可以说,对 大本曲、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彝族的“左脚”
其进行科学、系统的保护,已成为当下文化职能部门面对并 (各类打跳)、纳西族的洞经古乐、蒙古族的长调等~些知名
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说,关于“音乐类非物遗”的保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白沙细乐"乐器考.pdf
- "八闽美术会"在台湾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地位.pdf
- "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三位一体"功能的对策.pdf
- "博洛尼亚进程"影响下的巴黎音乐学院体制变革初探.pdf
- "沉思生活"与"积极生活"——阿伦特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pdf
- "渤海自立号"平台B生活楼改造可行性分析.pdf
- "虫"的课堂"美"的世界 ——以苏少版二上《难忘夏天——虫趣》为例反思美术"互联网+教学".pdf
- "抽象绘画"名词释疑.pdf
- "楚吾尔"乐器辨析.pdf
- "纯粹意识"与"实际生活经验"——胡塞尔与早期海德格尔的比较.pdf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