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quot;母杀子quot;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pdfVIP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quot;母杀子quot;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amp;quot;母杀子amp;quot;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pdf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母杀子”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 陈晓曦 母亲在古代文学中总是以慈母形象出现的,然而也有作为义妇、节妇而存在的情形。对于丈夫的不忠 摘要: 或后夫的罪恶,她们不是选择妥协和忍让,而是毅然杀子复仇。其节义性体现在凭借自己的道德义愤寻求清白 与正义的抗争。记述者在情节构思中又经常性使用了“水泡浮沤”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既推动了故事的 情节,令恶行暴露,又在表达劝善警世思想的同时流露了人生如泡影的消极意味。 母杀子;道德感;正义;水泡浮沤喻;劝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5)05-0042-05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以 “慈母”的形象出现,子女也 慧。内在视角方面,在解释当事人 “为何那么做”的意 总是以报恩来展开自己的人生。母亲的养育、教育,呕心 义上,其根本的行动理由是道德自我意识:惩戒不义,捍 沥血、斑斑可考。母亲一词似乎天生就意味着承受、孕育、 卫道德感;外在视角方面,在解释作者 “为何那么写”的 丰饶、慈悲,以至于观世音菩萨来到中国后,本来是男性 意义上,其根本的创作动机是劝善,警示后人,重申国家 也演化成了女性。夫妇之间,鸾凤和鸣,秉持夫妇之宜; 与社会的纲纪。显然,两个分析视角是互相作用、互相影 父子之间则在孝道中延续代际伦理。一般来说,严父、慈 响、互相支撑的统一体,共同揭示时代的道德伦常,因为 母和孝子构成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典型模式与宁静画 “合理的伦理体系和伦理精神,必须是道德自我意识和伦 面。日常中,每每严父在规训子女,母亲总是一旁设法调 理客观意志的整合”。[2] 停:平复父亲怒气,抚慰子女。当然除此贤妻良母形象之 一、作为母亲行为的动机考察 外,文学叙事中还有其他的女性形象,如替父从军的花木 在对母杀子的研究中有论者 (王长顺)曾将这类故 [3] 兰,手持半扇门大刀恋上杨六郎未果的王兰英——实际 事中杀子行为之动机归结为三条, 分别是:(1 )因丈 上整个杨门女将就是讴歌女性的巾帼情怀。近代史上的 夫不忠而复仇,即妻子对丈夫寻花问柳的不忠举动产生 秋瑾也被称作“鉴湖女侠”,其侠肝义胆也足以彪炳史册。 嫉妒之情,进而杀子复仇,多少类似于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4] 可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我们能否想象一种 的悲剧 《美狄亚》中杀子的模式 (杨慧)。 (2 )因后 另类母亲,即作为杀死亲生孩子的母亲呢?咋一听,我们 夫杀害前夫而复仇,即奸人因贪恋妇人而杀害亲夫,后妇 [1]659 不免会打个寒战,觉得其中的残忍。 倘若是盛怒之 人与之结婚,得知原委后而杀死与后夫所生之子。(3 ) 下的冲动,似乎也仅是一桩家庭暴力型案件,假如是一种 因后夫设计令其家庭破裂而复仇,即奸人设计毁妇人名 深思熟虑之下的举动,一种毅然决然之行为,我们又当如 节,令亲夫黜其妻,后与之结婚,妇人知晓后也是杀死与 何看待其中的情感决断,如何反思其中的伦理冲突呢? 后夫所生之子。总之,基本上都把动机归结为复仇。在 实际上,对于 “母杀子”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内外两个分 对复仇动机的解释上,论者分别讨论了两种情况。其一 析视角。其一就是故事的当事人母亲的动机分析,其二 心理学角度的妇人的偏执与残忍特征;其二,文化角度的 是小说作者如此叙述的叙事分析。就内在视角而言,我 妇人 “行侠仗义”特征。对这样的分析和解释,我们认 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主人公的果敢行动,尝试对此做一个 为还有讨论和商榷之处。 同情式的理解与把握,尽管我们同时也知道小说文本大 第一、本文认为单纯地停留在复仇说是不够的,因为 多属虚构,但探究其激情属于何种性质与类型则是必要 通过复仇概念解释行为本源动机还不究底。其次,如果 的。就外在视角而言,我们也要设身处地思索作者创作 复仇是一种绝对、一种否定,那么当事人的毁灭性的否定 意图,探究其叙事所追求的社会影响力。毫无疑问,每一 也应该显现出一个肯定,即对于一种价值的捍卫和恢复。 位小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