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帽书记康发祥
草帽书记康发祥
在上世纪70、80年代,杞乡大地经常见到一位骑着自行车,肩背草帽,车挂军用挂包的浓眉大眼,面色黑红的中年男子,穿行在乡间小道。他就是被杞乡百姓亲昵地称为草帽书记的康发祥。康发祥是中宁县宁安镇殷庄村人,自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宁县保安队副班长、班长、银川专署公安处秘书、中宁县公安局股长、副局长、局长、恩和、鸣沙、舟塔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中宁县干部群众心中康发祥是一个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勤俭朴素、平易近人、吃苦耐劳、一心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干部。
中宁县舟塔乡是枸杞的原产地,康发祥刚上任舟塔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时,他骑着自行车,肩背草帽,自行车上挂着黄布包,包里放着水瘪子、干饼子、胃药,走村入户查民情,在铁渠村农民严学海家,他看到严学海3个孩子没有衣服挤在一个破旧的被子里,稀溜溜的锅里全是野菜,女主人从面柜子里面控了一碗半黑半白的面撒在锅里一搅,再撒一把。这就是严学海一家的主食,看到这情景,康发祥心中充满了内疚,解放了二十年了,闻名遐迩的枸杞之乡还有这样的贫困户,实在是痛心啊!家乡不富枉为官啊!
康发祥下决心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大干一场,改变舟塔的贫困面貌,他带着公社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找出了舟塔柳青渠、南河子,北河子,排水不畅,造成大面积土地盐碱地化,种一葫芦打瓢的困境,找准了治理舟塔的出路,他和公社干部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实现全社土地园田化,康发祥和社干部及工程人员实地勘察,搞投计,定方案,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渴了从挂包里拿出水瘪子,喝口水,饿了啃口干饼子,胃疼了吃片药,这就是康发祥的生活作风,秋天康发祥带领全社干部群众挖沟排水,平田整地,冬天他带领全社干部群众2000多人上骄子山开荒造地,在开发轿子山工地上,人们常看到康发祥在饥寒中和群众一起,挥汗抡镐,拉车的身影,坚硬的白僵土一镐下去一个白点,他和群众硬是一点点把一座座小山包铲了下去,把一条条小沙沟填了起来。增加耕地上万亩,春天康发祥带领群众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种枸杞,二年时间,一条条沟挖通了,一条条路修通了,大片的园田搞成了,水排出去了,盐碱底洼地变成了良田,种一葫芦打一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粮食增产了,枸杞飘香。
开发的骄子山林场如今是绿树成林,流水淙淙,瓜果飘香,五谷丰登,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处充满了生机。
当我采访舟塔乡的老党员,老村干部,他们都说舟塔的变化都是草帽书记康发祥给打下的基础。
80年代初,康发祥被组织任命为中宁县委副书记,主管公安、交通、农业、商贸,职位变了,据给他也当了多年司机的陈培颖回忆,中宁县为了解决因黄河导致县境内,交通不便,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问题,主管交通的康发祥建议县委政府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写了《关于请求修建中宁黄河大桥的报告》。之后,康发祥受县委书记张居正委托多次找区上领导汇报陈述修建黄河大桥的好处,利国利民,造福宁夏百姓得到自治区领导的重视,报经交通部批准后,于1983年冬季开工建设,在这期间,康发祥可谓是呕心沥血,县城距黄河大桥工地约6公里,他仍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几乎是每天都要去一趟建桥工地,做协调,看进度,看着书记辛苦,司机陈培颖说“康书记,您大热的天放着车不坐图个啥?”康则严肃地说:“县委离建桥工地不远,工地上钉子、铁丝很多,一旦把车胎扎破,修车又要花钱,我骑自行车即方便,又省事,这多好。”
中宁黄河大桥1983年开工历时三年,在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局、公路设计院、中宁县委、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建成通车,在通车的下午,(当时我在文化馆工作,因为我年轻,馆长李聚才交待了我一项工作,陪康发祥书记到北京找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晚上我们乘坐44次列车前往北京,在列车上,我和康书记闲聊,当聊到他妻子张玉莲因什么原因得的精神病,康书记情绪很为低沉,他说这么多年来对妻子愧疚很多,为了大家顾不了小家,妻子张玉莲毕业于吴忠市师范,聪慧美丽大方,多才多艺,他们从相识到结婚有过美好的一段时光,张玉莲在文化馆工作,1976年8月,文化馆组织馆里人员到余丁乡,张玉莲随大家一块在黄滨渡口坐羊皮伐子过黄河正发大水,途中皮伐子差点翻了,张玉莲受了惊吓,回家后画了一幅黄河大桥的全景图,经常嚷嚷要建黄河大桥,建黄河大桥成了她的梦想,实际修建黄河大桥也是中宁人民多少年的企盼和梦想,那时康发祥正在防洪第一线,几乎天天睡在麦草堆里,指挥防洪,而忽略了妻子受了惊吓,没有陪伴在身边,没能及时给治疗。
他聪慧善良的年轻妻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变成了一个到处乱跑,神志时轻时重,他心中充满了痛苦,他把这痛苦埋在心中,一边积极为妻子寻医治病,一边拼命工作,特别是黄河大桥建设,他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的就是早日建成通车,让中宁人民不在受渡河之难,渡河之苦,圆杞乡百姓的梦想,圆妻子的梦想。在北京收容所,我们见到康发祥妻子张玉莲,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