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区域活动中地方自然材料的运用.
谈区域活动中地方自然材料的运用
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以物化的操作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为幼儿提供与其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的产生“玩一玩”的想法,并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起参与活动的兴趣,地方自然材料以它的多样性、观察时的随意性、材料本身所含有的暗示性引发性、收集时的方便性和多参与性,使区域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如何将丰富的地方自然材料投入区域活动,引发幼儿在关注周围生活,探索自然中幼儿主动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呢?
一.收集材料
(1)幼儿主动收集。这是收集材料的主动导入。因为我们的主题内容来自于幼儿,区域活动的内容增设和添置主动性在幼儿。一般情况下,幼儿会积极主动地把材料带到幼儿园,教师也把幼儿活动区的环境也交给幼儿布置,他们会把广告纸、旧挂历纸纸盒等带到幼儿园,再上面构图、装饰、粘贴,这样既美化了环境,主题结束后还可以成为孩子的阅读材料。如果有家长带孩子外出旅游,幼儿就会把各地的土特产带到幼儿园,这些材料在“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收集使幼儿逐步知道,今天我到幼儿园去干什么?今天有什么可带入幼儿园的。孩子对每天入园干什么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责任性有很大帮助。
(2)教师收集和教师引导收集。一方面教师的收集也是与主题紧密联系,教师在收集的同时可以和幼儿商讨在材料收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帮助幼儿拓宽收集材料的渠道和线索;另一方面教师为孩子创造提供收集材料的环境空间,如参观小区、散步、春游、秋游等。在组织幼儿春游时,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春意、嫩绿的田野和五彩缤纷的野花,欣赏之余带一些物品回来进行建构活动,如柳树帽、草叶编织树叶粘贴等,在组织幼儿秋游的时候,除了让幼儿感受丰收的喜庆,收集的各种果实、农作物等都可成为孩子们建构的材料。
(3)家长参与收集。家长的参与往往是受幼儿的启发,积极地协助幼儿更好的完成收集工作,如一些旧挂历纸、鞋盒、牙膏盒、一次性茶杯、饭盒、贝壳、蟹壳等随手可取的材料都可以帮助幼儿收集。一些需要到商场或菜场才有的材料,家长也会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一同去收集。在这共同收集的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收集观察材料,孩子促进家长一起完成收集任务,创造了家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亲自收集,教师家长参与引导收集,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日更加喜欢自然材料。只要有机会,幼儿就会把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带到幼儿园,有时,还会把原始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如将木屑、面粉中加入一些颜色等,这样便于在操作中更有效果。
二、选用材料
“一个小孩能用它来玩的都是玩具”一根竹竿就是孩子们跨下的骏马,一根绳子幼儿能玩出多种花样,几团泥巴在孩子们手中可玩上好长时间兴趣不减,小木棒、小石子、小纸筒甚至几根稻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生活中的材料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是杂乱无章的,在培养孩子构建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材料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精心研究把材料系列化,并设计操作内容和方法,以一定的表现手法展示在特定的材料引发下,让幼儿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利用材料进行造型变化。根据孩子自然的天性和形象思维特征的特点,必须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和筛选。在对材料进行筛选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教师筛选的材料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操作和摆弄的欲望,促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倾向。
(2)材料应该具有探究性,因为只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3)材料应该具有暗示性,也即引导性,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导,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材料的暗示性是指幼儿能通过材料找到与活动结果间的关联。如在粘贴金鱼活动中,枫叶就很容易引发幼儿联想到金鱼的尾巴。
(4)收集的材料必须安全、卫生、整洁、无毒。
三、投放材料
材料不光要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且要物化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要有助于幼儿与其相互作用的学习,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关经验。经过筛选过的材料,为了便于教师的观察指导,培养幼儿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目标,进行分年龄分层次地投放。
(1)一次性投放。一次性投放就是将收集的自然材料全部提供给幼儿,幼儿可根
文档评论(0)